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及自我接纳的价值体会

2019-10-21李丹

健康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护理

李丹

摘要: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自我接纳以及个人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36例):选择一般护理方式完成病症护理;观察组(36例):选择一般护理方式+心理护理方式完成病症护理;对比患者自我接纳分值以及个人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抑郁症患者自我接纳分值高于对照组明显(P<0.05);护理前,观察组抑郁症患者个人情绪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个人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心理护理方式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自我接纳程度的提升以及个人情绪的改善,效果明显,最终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加快,奠定基础。

关键词:心理护理;抑郁症;自我接纳;个人情绪

抑郁症作为当前发病率显著的心理疾病之一,其出现同环境以及遗传密切相关。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思维迟缓、情绪低落与运动障碍几方面,在选择有效药物给予病情治疗的同时,配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对于抑郁症的改善以及康复意义显著[1]。本次研究将针对抑郁症患者明确有效护理方式,以通过心理护理方式的应用,将患者的自我接纳以及个人情绪有效改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2岁~52岁,平均年龄为(32.55±1.35)岁;观察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3岁~53岁,平均年龄为(32.59±1.39)岁;观察对比两组抑郁症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果均无明显差(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于入组后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期间,对照组具体为:护理人员主要于疾病认知、药物指导与日常生活干预等方面完成;观察组具体为:①将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积极调整,在沟通期间,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同患者之间单独进行,对于沟通语气的温柔需要做出保证,禁止对患者产生任何刺激,对于患者内心苦痛诉说需要认真倾听,对患者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给予了解,对于系列问题看待能够以患者角度进行,以此使得抑郁症患者对自身的信任感大幅度提升[2];②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呈现出特殊性,在病情严重的情形下,会呈现出自杀的想法,对此护理人员在同患者言语交流期间需要就当前病症状态予以对应评估,并且就系列放松方法等予以指导,主要集中于注意力转移以及深呼吸等[3];③针对抑郁症患者在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期间,需要确保具有针对性,并且对于患者不同阶段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了解,针对其自我认知表现出的系列错误予以对应纠正,确保患者可以逐渐做到自我肯定[4];④在患者自觉个人不良情绪获得缓解后,护理人员需要将干预力度进一步加深,并且就系列不良情绪危害对患者进行告知,最终确保患者的心房可以做到完全打开。

1.2.2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接纳分值以及个人情绪评分。

1.2.3 判断标准

①对于两组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接纳程度,利用医院自拟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分值范围为0分~100分,评定结果同自我接纳程度成正比。

②对于抑郁症患者的个人情绪评分,分别利用抑郁自评量表(临界值为53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临界值为50分)展开,评定结果同个人情绪严重程度成正比。

1.2.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展开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自我接纳分值以及个人情绪评分)以 表示,行t检验,结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自我接纳分值对比

观察组抑郁症患者自我接纳分值高于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1。

2.2 个人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抑郁症患者个人情绪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个人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2。

2、讨论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临床选择有效药物展开治疗干预后,在改善其病情表现方面可以获得一定效果。但是对于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患者仍然呈现出对社会难以適应的特点,并且诸多呈现出在我抵触以及自我封闭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往往会使得病情程度更为严重,对此需要及时展开针对性心理干预,依据患者病症表现,针对性进行宣泄方案的研究,以将其负面心理加以改善。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抑郁症患者自我接纳分值高于对照组明显;护理前,观察组抑郁症患者个人情绪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个人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明显,主要因为心理护理的针对性实施,能够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表现进行分析,逐渐从提高其信任度以及依从性方面入手,将系列心理问题逐渐改善,最终获得确切干预效果,进一步说明心理护理方式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心理护理方式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自我接纳程度的提升以及个人情绪的改善,效果明显,最终显著促进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加快。

参考文献:

[1]王娟,郭子平.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2):81-83.

[2]耿小鹿,叶剑秋,齐丽,等.家庭医生团队干预对社区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8,36(05):594-596.

[3]孙长艳,马超群.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1):1422-1424.

[4]孙玲,温萌,杨茜,等.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16(32):4026-4027.

猜你喜欢

抑郁症心理护理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