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019-10-21张青敏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应用课堂教学

张青敏

摘 要:音乐能让人们精神世界更富足,让生活变得异彩纷呈;音乐也代表着情感的寄托,让人身心放松,体会世界的美好。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小学音乐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代音乐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作为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体态律动教学效果显著,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该模式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体态律动教学 应用

体态律动由音乐教育家创设,核心在于凸显身体与音乐的联动,通过身体具有旋律的动作将音乐的内涵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该理论在各级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均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体态律动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促使学生融入课堂,感受音乐,树立审美意识,有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对于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的使用价值

1.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想提升音乐教学效果,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生性好奇的特点,非常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无法在课堂学习的全程都集中注意力。以往的音樂教学,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单一教学唱歌的教学模式,使得整个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不仅无法吸引学生关注,还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采用体态律动教学,能够增添学生的体验性,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关注,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摆动身体,感受音乐,促进学生音乐感的培养[1]。由此,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够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

2.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期。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发展基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体态律动教学要求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展现对应的动作,而这也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培养的关键。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跟随音乐鼓动,通过动作演绎理解音乐,促使肢体语言与音乐融为一体,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全身心的感受音乐,热爱音乐,从而增添对音乐的兴趣,由此能够引发学生理解与思考,才能发展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的应用策略

1.突出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进步发展,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凸显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与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学的引导、组织作用。要求教师尊重个体差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社个综合素质。在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从音乐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能够真切具体的感知音乐的魅力,有效获取音乐知识[2]。

例如:在《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的教学中,鉴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偏少,对于各族文化、习惯所知甚少,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给学生播放不同民族的节日图片、载歌载舞的视频,促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舞蹈、音乐,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模仿各族音乐,将自己的感受通过动作表达出来,展现寓教于乐的理念。

2.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力

现代化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对于人才培养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源,也是进步发展的前提,所以,创新能力应该从小培养。教师在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作用,引导、鼓励学生跟随音乐翩翩起舞,通过肢体动作展现音乐,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兴趣的激发;而肢体语言与听觉的联合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找春天》的教学中,教学导入可以先播放歌曲,促使学生感受春色撩人、生机勃勃的春天,让学生根据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想象春天的美,从而感悟音乐的情感,促进自身赏析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体态律动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赏析音乐,认识音乐、感知音乐。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遇到高音演唱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稍微上扬身体;遇到低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稍微倾斜身体;而遇到中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双手放在胸前。由此促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音乐节奏、音调,体会音乐表露的情感,从而实现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快乐小舞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进行肢体动作的演绎,增添音乐的形象性、生动性。

4.促进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教学中打击乐器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节奏感培养的最佳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打击乐器教学,同时可以有效利用这些物品辅助教学。

例如: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带一个玻璃瓶、两支铅笔,课上指导部分学生拿玻璃瓶、部分学生拿铅笔,引导学生音符出现时进行敲打,由此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还能够让学生在敲打中感受音乐彰显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结语

体态律动教学融合的音乐与肢体动作,促使学生视觉、听觉、情感、动觉能够同步发展。该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并根据自身的感受演绎动作。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创造力、鉴赏力的培养与发展,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丹.探讨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34.

[2]郭月明.“音”你而动——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方法微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62-163.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应用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