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组网和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2019-10-21刘二鹏王旭东李辉
刘二鹏 王旭东 李辉
摘要:为解决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功率波动、交直流系统之间功率平衡、直流侧源荷比相对较大光伏利用率不高 的问题,研究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在蓄电池的平抑作用下,直流侧光伏发电以恒定的功率通过交流 侧并入大电网,提高直流侧光伏利用率。孤岛运行时,蓄电池作为平衡节点,和双向 AC/DC 变换器一起维持整 个系统的电压、频率稳定,并实现交、直流系统之间功率平衡的控制方案。最后利用 PSCAD/EMTDC 软件对系统 功率波动、并网运行向非计划孤岛运行切换、孤岛运行向并网运行切换进行了仿真验证,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 案能有效平抑系统功率波動,维持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稳定运行。
关键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光伏发电;蓄电池储能;功率平衡
引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通过接入微电 网得到了极大的利用。微电网从网架结构和供电方 式上可分为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和交直流混合 微电网[1-2]。随着数字社会的发展,直流用电设备越 来越多,如电动汽车、新型家用电器、电脑通信设 备等,未来将会出现直流设备与交流设备共享市场 的格局。为了降低单纯的交流/直流微电网在应用中因多重 AC/DC 或 DC/AC 变换带来的功率损耗、谐 波电流及控制难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也为了各式各样的可再生能源和用电设备更好地接 入微电网,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 与研究[3-7]。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具有非常明显的特 点:(1)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包括交流子系统(交 流母线)、直流子系统(直流母线)、交直流母线间双 向 AC/DC 变换器;(2) 既可以直接向交流负载供电, 又可以直接向直流负载供电,降低因多重变换器带 来的损耗;
1系统结构及仿真模型
光伏发电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和光照的影响,其 发电功率具有不稳定性,本文在直流侧配置蓄电池 储能,通过双向 DC/DC 变换器控制蓄电池的充放 电来平抑光伏发电及负荷的功率波动。在交直流混 合微电网并网运行时,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由大电 网支撑,直流母线电压可以通过交直流母线间双向 AC/DC变换器控制,也可以通过储能系统来控制[9]。 针对目前因直流负荷较小而直流侧光伏发电容量较 大(安装时考虑到未来直流负荷增长)导致的直流侧 源荷比较大的问题,本文采用储能系统来控制直流 母线电压,而双向 AC/DC 变换器采用 P/Q 控制, 在满足直流侧负荷的情况下,将直流侧光伏发电功率 定额并入大电网,提高直流侧光伏利用率。在交直流 混合微电网孤岛运行时,双向 AC/DC 变换器则切换 到V/f 控制,以蓄电池为平衡节点来支撑系统母线电 压、频率稳定,实现交直流系统之间的功率平衡。在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切换运行时,交直流系统之间的功 率通过双向 AC/DC 进行平衡,切换前后缺额功率由 蓄电池平抑,保证切换前后系统稳定运行。
1.1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结构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由交流子 系统、直流子系统、功率交换系统、微电网控制器 组成。交流子系统中,光伏发电单元通过 DC/AC 逆变器连接至交流母线,实现 MPPT 及单位功率因 数控制,交流负荷直接接至交流母线。直流子系统 中,光伏发电单元通过 Boost 变换器实现最大功率 跟踪,蓄电池储能通过双向 DC/DC 变换器实现充 放电控制,直流负荷直接接至直流母线。功率交换 单元由隔离变压器及双向 AC/DC 变换器构成。整 个系统通过交流侧的并网接口可以在并网和孤岛模 式间切换运行。微电网控制器除了要完成孤岛检测、自动并网功能外,还需要通过通信系统、储能变流 器、负荷控制器和光伏控制器等,实现微电网不同 工况的稳定运行和顺利切换。
1.2蓄电池仿真模型
蓄电池作为分布式发电中的储能设备,其作用不 言而喻,但是蓄电池内部参数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而且相互之间呈高度非线性关系,这成为蓄电池建模 的难点。常用的蓄电池模型有谢菲尔德模型[12]、戴维 南模型[13]以及通用模型[14]。本文所采用的蓄电池模型 为通用模型
2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控制策略
2.1 直流侧光伏发电控制策略
直流侧光伏发电单元通过 Boost 变换器连接至 直流母线,所采用的控制 策略为电压环控制模式,控制策略如图 7 所示。光 伏电池输出电压 Upv 经过牛顿拉夫逊迭代计算后得 到最大功率点对应的电压 Um,将 Um作为光伏电池 出口电压 Upv的参考值,经过 PI 调节后做为调制波 与载波比较后,输出来信号驱动开关管 K0,以实现 最大功率跟踪。
2.2 交流侧光伏发电控制策略
交流侧光伏发电单元通过 DC/AC 变换器连接 至交流母线,其拓扑结构如图 8 所示,所采用的控 制策略为电压-无功(UQ)控制,即以直流电压、无功 功率为外环控制,电流为内环控制,通常将无功设 置为 0,可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控制策略如图 9 所示。Um 与光伏电池出口电压 Upv 的差值经过 PI,调节后输出为直轴电流参考值,无功参考值与实测 值的差值经过 PI 调节后输出为交轴电流参考值,然 后与交、直轴电流实测值的差经过 PI 控制器调节,再经过解耦,输出值经过 dq 反变换输入到 PWM 发 生器来驱动开关管。该控制策略不但可以实现最大 功率跟踪,也可以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控制。
2.3 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
蓄电池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来控制充放电, 其拓扑结构如图 10 所示,其为 Buck/Boost 变换器, K1开通,K2关断,为 Boost 变换器,蓄电池放电, K1关断,K2开通,为 Buck 变换器,蓄电池充电。 所采用的控制策略为电压外环电流内环控制,电压外 环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电流内环控制蓄电池充放 电电流, Udc与直流母线电压 参考值的差值经过PI调节后输出为蓄电池充放电流参考。
2.4 AC/DC 变换器控制策略
连接交、直流子系统,实现系统功率平衡的是 交直流母线间 AC/DC 变换器,。AC/DC 变换器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稳定运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孤岛运行时, 采用 V/f 控制,支撑交流母线电压、频率稳定,实 现交、直流系统之间的功率平衡;二是并網运行时, 采用 P/Q 控制,将直流侧盈余光伏发电功率定额通 过交流侧并入大电网,提高直流侧光伏利用率;三 是并网运行与孤岛运行切换时,使交、直流侧功率 进行平衡,保证切换前后系统稳定运行。P/Q 控制 采用功率外环电流内环控制方式,V/f 控制采用电 压外环电流内环控制方式。两种控制可共用一个电 流内环,切换运行时,只需切换外环控制,其控制 策略如图 12 所示。模式 1 表示 V/f 控制,模式 2 表 示 P/Q 控制,V/f 控制时,dq 变换的相位角由一个 设定的标准 50 Hz 正弦电压提供,电压外环经 PI 调节后做为电流内环参考;P/Q 控制时。dq 变换的 相位角为网侧相位角,功率外环经 PI 调节后做为电 流内环参考。两种控制共用一个电流内环,控制模 式之间的切换由并网点 PCC 发出信号。
3 算例仿真分析
在 PSCAD/EMTDC 中搭建如图 1 所示的交直 流混合微电网光伏发电假设温度一直为 20 ℃,光照为 1 000 kW/m2,4 s 光照开始减弱,到 6 s 时降为 700 kW/m2, 9 s 光照又开始增强,到 12 s 时变为 1 100 kW/m2。 则交直流两侧光伏发电功率 Ppvac、Ppvdc和交流侧输 出电压跟踪如图 13 所示,光伏输出功率随着光照的 变化而波动,Upv能够很好地跟踪 Um。 蓄电池容量设计对于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采用工程上的经验公式确定蓄电池容量。本文中,交流侧重要负荷10 kW,主要为空调 用电,日平均供电4 h,负载同时率0.8;次要负荷2 kW,为白天照明用电,日平均供电8 h,负载同时 率0.8。直流侧主要负荷3 kW,其中2 kW为机房通 信用电,日平均供电24 h,负载同时率1;1 kW为直 流展厅白天照明用电,日平均供电4 h,负载同时率 0.8;次要负荷2 kW,供直流展厅电子产品充电,日 平均供电4 h,负载同时率0.8。由此计算得负载日平 均耗电量QL=102.4 kWh。其中:安全系数取1.1;。
结论 :
建立了光伏发电、蓄电池储能模型并进行了 光伏电池 MPPT 控制、蓄电池充放电仿真,验证了 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2)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并网运行时,针对目前直 流侧源荷比较大,在蓄电池的平抑作用下,直流侧 光伏发电以恒定的功率通过交流侧并入大电网,提 高直流侧光伏利用率。 (3)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孤岛运行时,蓄电池作为 平衡节点,和双向 AC/DC 变换器一起维持系统的 稳定运行,并实现交直流两侧的功率平衡。
参考文献:
[1]杨新法,苏剑,吕志鹏,等.微电网技术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1):57-69.
[2]李莉华,李宾皑.微电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J].电力与能源,2011(2):124-126.
[3]曾正,赵荣祥,杨欢,等.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及其在微电网电能质量定制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2(5):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