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绳之乐

2019-10-21张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0期
关键词:小队长绳子尝试

观察时间:3月 观察地点:攀爬区

观察教师:张梅 观察班级:大班

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学楼西侧的悠绳成了我班幼儿近期户外活动的理想场地,一根小小的绳子,却荡出了他们智慧的童年。

案例描述:

户外游戏活动中,几位喜欢悠绳的孩子依然选择了荡悠绳,他们排成一队一个接一个的轮流玩耍,玩得不亦乐乎(见图21-1)。

游戏中董嘉威提议尝试两个人一起荡悠绳,他邀请了站在他身后的李思锐,他们两个一次次的尝试,起初孩子们看的很起劲儿,觉得非常有意思,很快,宋子扬气汹汹地和我说:“老师,董嘉威和李思锐霸占着绳子,我们根本不能玩!”宋子扬这么一说,孩子们也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我把孩子们叫到身边,说:“既然大家都想挑战两人悠绳,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位小朋友都能玩呢?”董嘉威灵机一动,认真地和小朋友们说:“我们选个小队长指挥着玩吧,小队长点点豆豆,点到谁谁就去挑战,怎么样?”小朋友们一听乐了,大家欣然接受了嘉威的意见,可是谁当小队长呢?只见董嘉威朝李思锐、王子晴挤了一下眼睛,她俩一起高呼选董嘉威,有的小朋友也跟风似的选董嘉威,就这样董嘉威顺利地当上了小队长。(见图21-2)

有了小队长的指挥游戏确顺利进行了几局,可好景不长,王子晴又看出了门道,生气地说:“太不公平了,董嘉威说到“走”这个字时总是点到李思锐和宋子扬,根本不点我们,我们还是不能玩。”王子晴的话似乎说到了孩子们的心坎儿上,孩子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孩子们的不满情绪达到了沸点。眼看游戏就没法进行了,董嘉威又想出了一个新办法:把孩子们分成两组A、B,先A组发绳,B组队员马上跳上去,两人一块儿荡悠绳,直到臂力撑不住从悠绳掉下来为游戏结束;然后再B组发绳,A组小朋友往绳子上跳,也是直到从悠绳上掉下来为止。孩子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达成共识,可以尝试,这次两人悠绳直到游戏结束都玩得非常顺利。在以后的游戏中,他们在两人悠绳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游戏规则又挑战了三人、四人悠绳(见图21-3)。

董嘉威在生活中已经获得了一些有关游戏规则的经验,而且能够将这些经验很好的迁移到游戏中来。使游戏完成了从单人玩到多人玩的华丽转身。董嘉威思维灵活,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他主动与他人交流,发现同伴对自己的不满后马上调整游戏规则,主动把孩子们分成两组,重新制定游戏规则,让孩子们都体验了游戏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交换、轮流等交往技能。

在挑战五人、六人、七人悠绳时,轮换着上悠绳致使多人悠绳的挑战总是失败。这时,只见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好像商量着什么,我靠近仔细一听,王子晴说:“我不能第三个上,因为我跳不起来。”宋子阳说:“我可以第三个上。”董嘉威说:“我不能第一个上,我的手很疼,我坚持不到最后。”张世铭抢着说:“我想第一个,到最后我就跳不上去了。”……大家都在分享自己失败的感受。通过他们自己的分析,这次他们调整了上悠绳的顺序,张世铭第一个,李思锐第二个,宋子扬第三个,董嘉威的一声令下,他们进行了尝试,结果,李思锐没有坚持到最后,孩子们发现后马上寻找第二个上悠绳的小朋友,王子晴自告奋勇,他们进行第二次尝试……就这样,经过一次次的商量与尝试,他们最终确定张世铭第一个、王子晴第二个、宋子扬第三个、李柯瑞第四个、董嘉威第五个、李思锐第六个、马一鸣第七个,经过几番轮回的验证,孩子们终于成功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成功的笑容(见图21-4)。

隨着悠绳上人数的增多,对孩子们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比如:第一个上悠绳的孩子要有耐力,能坚持到最后,后边上悠绳的孩子弹跳力强,而且绳子上的最佳位置也越来越少,需要孩子第一时间捕捉到自己能把持住绳子的点,因为游戏难度的增加,孩子们少了几分争执,多了几分尝试与商量。

回应策略:

1.引导幼儿梳理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共同提高。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梳理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遇到霸占绳子的孩子怎么办?小队长在挑选玩绳子的幼儿时出现不公平现象怎么办?多人悠绳总是失败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调动了幼儿思维的运转,反思环节也会引发其它幼儿对问题的思考和对他人经验的借鉴与反思,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共同的提高。

2.充分放手,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老师并没有过多的进行干预,而是充分放手,仔细听,认真看,给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时间,在“选小队长”失败后,他们再次进行商定,制定了轮流、交换的游戏规则;在多人悠绳失败后,孩子们探索上悠绳的顺序,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反思调整,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队长绳子尝试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寻宝藏
绳子
尝试
我当上了小队长
取绳子
芝麻开门
尝试
一条杠也是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