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包虫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9-10-21才山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才山

摘要:该文介绍了牦牛包虫病的概念及症状表现,分析了牦牛包虫病的诊断要点及发病诊断情况,并提出该病的防治措施,为病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牦牛包虫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4.075

0引言

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病,发生在牲畜身上,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牧业减产及大面积传播,甚至使人患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各地农牧部门要对此病提起重视,做好诊断防治工作。

1发病机理及临床症状

1.1概念

牦牛包虫病是由于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牦牛身上,使牦牛感染包虫病,此病症在青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由于地域情况不同,青海地区放牧活动依靠牧民及牧羊犬共同管理,造成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极易在犬、畜、人之间传播。

1.2症状表现

经临床观察,当牦牛感染包虫病时,相同的症状表现有精神沉闷、食欲不振及类似疯牛病症状,具体表现为失明、足下不稳、懒惰、共济失调等。临床上根据包虫侵入数量及对脑部、肝脏的损伤情况,将包虫病分为急性包虫病和慢性包虫病,急性包虫病患牛会产生间歇性癫痫,发病时间为5?10 min,每日发病数次,同时,并发多种精神病症,体型日渐消瘦,如不治理会在首次发病后45 d左右死亡;慢性包虫病患牛癫痫症状发病频率较小,1次/d或隔日1次,病牛会向被寄生侧转圈,体重降低速度与急性病相比较为缓慢,3个月左右死亡。

2诊断要点及情况

2.1诊断要点

在诊断牦牛包虫病时,可根据牦牛的体温变化、呼吸情况、精神情况等判断牦牛当前状态,确认是否患有疾病,观察牦牛是否存在转圈、沉闷、失明等状况,与临床总结的患病症状进行对比,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包虫病。而病情确诊要结合实际情况,了解牧区、农村等区域是否存在犬只、狼群等病虫宿主,尽量配合实验室诊断,通过镜检观察包囊内是否存在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或其幼虫,确诊牦牛是否患有包虫病。临诊时要避免与脑膜炎混淆,二者的区别在于脑膜炎多发于夏秋季节,由蚊虫叮咬引起,且临床表现较为激烈,如发热、食欲不振、精神症状较为严重,部分病牛会昏厥休克,甚至短时间内死亡;而包虫病全年可发病,患病后病牛存活期较长。

2.2诊断情况

某牧场牛群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闷情况,同时发生3头牛犊死亡现象,发病后牧民迅速开展隔离工作,对场地进行全面消毒,并将情况上报动物部门。工作人员观察现场情况,卫生条件较差,发现场内散养4条牧羊犬,工作人员认为是牧羊犬作为宿主传播了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使部分牦牛患包虫病[1]。初步诊断后,对饲养环境协助整改并给予牧户相关预防建议,对无临床病症的牦牛开展预防、检查工作,有效控制了牧户部分经济损失。其后对3头牛犊进行解剖,确认患有包虫病。

3病因诊治

3.1患病原因及寄生表现

牦牛包虫病的诱因与牦牛脑部被侵入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有很大关联,此病在牦牛2岁以内有很大的感染机率,年龄越小越患病几率越高,而牦牛是幼虫的中间宿主,患此病牛犊与犬只接触较为频繁,尤其以青海地区放养牧羊犬居多。犬只、狼吃食细粒棘球绦虫,在肠道内发育为成虫,产卵后随粪便排出,污染周边牧草,进而被牛羊进食,排卵侵入牛羊脑部及脊髓,经过2?3个月的发育后,使牦牛患病。同时,牦牛排泄粪便至牧草周围,产生病菌2次传播。患有牦牛包虫病的病牛,被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位置不同会在行为上有不同表现。

(1)如果患病牛表现为转圈,则病虫寄生于牛脑大脑半球,根据病牛的旋转方向而定,通常超寄生方向旋转,即病虫寄生于牛脑左侧,病牛就会向左旋转。

(2)若病牛有失明症状,且向失明一侧做强迫欲动,可以初步判定病虫寄生于牛脑的颞叶部位。

(3)如果牛出现共济失调症状,则可初步判断病虫寄生于牛的小脑位置。

(4)如果牛低头前奔或呈仰头状,遇到障碍物顶住不前,则可初步判断病虫寄生于病牛的大脑额叶。

3.2治疗

3.2.1药物治疗

确认感染病例,了解病情程度,对症用药。如果病牛症状较轻微,则可用吡喹酮混于草料、饮水内使病牛内服,用量根据牛的体重及病情而定。通常,1 kg/50mg,根据病情轻重做适量增减。或是应用阿苯达唑混于草料、饮水内使病牛内服,用量根据牛的体重及病情而定,1 kg/15mg,再视病情轻重做适量增减。以上2种药品1次/2周,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病情,有明显好转。还可应用0.5%的黄色素溶液对病牛进行静脉注射,1次/d,每次25 mL,视体重及病情酌情增减,连续注射2?3次。应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囊壁破裂对神经造成的影响,应搭配强心剂、颅内降压药物使用,如安钠咖、甘露醇等。

3.2.2手术治疗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尝试进行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根据病牛症状以及病虫寄生表现,初步判断寄生位置,找到寄生位置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备皮,采取U形式切口,在骨质变软处开出一个小孔,从孔内找到虫体,吸取包囊液体,待包囊缩小后摘除虫体,滴入少量青霉素,将骨膜拉平遮盖小孔处,对表面切口进行缝合。手术中注意对头部的固定及保护,手术后也要对头部加以保护[2]

4预防

4.1提升防范知识

包虫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任务,需牧户与防护人员共同配合,避免病情大规模爆发造成减产。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对包虫病提起重视,在青海地区则要安排当地防护工作者做好沟通工作,使牧户充分了解该病对人、畜的危害,同时明确该病的传播形式及防治措施,呼吁大家共同做好卫生工作,加强对犬只活动的管理。

4.2加大扶持力度

对牦牛包蟲病的预防宣传及辅助治疗,是政府工作的责任,政府要将包虫病的防治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加大对包虫病预防宣传,针对性的制定治疗补贴政策,要求牧民积极做好治疗工作,降低经济损失,避免病牛死亡后处理不当,造成大规模的牛、羊群患病,给当地农牧业带来重创[3]

4.3做好防治

了解牦牛包虫病的传播源头及传播途径,犬、狼是病虫的宿主,而牦牛在进食沾染犬狼粪便的牧草时患病,成为中间宿主,病死牛的处理不当,使犬、狼进食了寄生在病牛脑内的成虫、虫卵,由此形成恶性循环[4]。因此,要对犬只进行管理,限制犬只数量及活动范围,对犬只做好检查工作,消除病虫宿主源头;也要做好病死牛的处理工作,避免犬、狼进食,成为病虫宿主。

5结束语

牦牛包虫病会对当地牧业带来极大影响,因此,要充分了解该病的危害、患病症状及诊断流程,学习好该病的治疗措施,同时,做好预防宣传工作,共同抵抗该病对牧业带来的影响,为牧民收益、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普布卓玛.牦牛棘球蚴病的诊治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4):184.

[2]马建霞.高原牦牛包虫病的防治探讨[J].畜禽业,2017,28(9):102-103.

[3]桑巴.牦牛棘球蚴病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10):109.

[4]尕松代吉.牦牛棘球蚴病的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9):119.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