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肉种鸡体重重要性与措施
2019-10-21王丽娟
摘要:在肉种鸡饲养管理中,控制体重非常关键,要求在种鸡的各个生产阶段均应控制好体重,不仅有利于肉种鸡早期的生长发育,还可以促使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发展和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该文主要论述了控制肉种鸡体重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有效控制肉种鸡的体重。
关键词:体重;控制;均匀度;措施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3.019
0 引言
肉种鸡体重控制良好是整个饲养管理成功的标志,因为体重达标且控制良好的鸡群在育雏期消化系统发育充分,食欲增强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增长速度。同时免疫系统得到良好发育,能刺激机体加快免疫应答,鸡群在免疫接种疫苗后抗体升的高、升的快,增加鸡群抵抗野毒的感染能力,减少鸡群发病几率,降低鸡群死淘率。在育成期体重增长适当、骨架发育充分,开产前体况良好,体成熟和性成熟发育同步,同时均匀度保持较高对光照刺激敏感、反应一致,能快速达到产蛋高峰。在产蛋期还可保持较高的、一致的生产性能,使用饲喂量一样、营养摄入相同,可以更好地维持高峰产蛋率居高不下,后期产蛋率的稳定,进而充分发挥肉种鸡的产蛋性能。
1 影响体重达标因素
饲养密度较大是最常见的因素,尤其在冬季鸡舍温度较低时,提出密度较大,粪便积聚、垫料潮湿,且分群不及时,鸡群料位、水位不足,加剧个体之间的争抢,造成个体较小的鸡只增多,鸡群体重不达标。同时因环境条件较差、鸡群极易感染球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环境性疾病,不仅增加死淘率、还会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鸡体增重和均匀度管理[1]。
如果饲料原料不合格:水分超标、发生霉变、未经过脱毒等,加工出的饲料质量差,不能保证鸡群获取足够的营养,无法满足鸡生长发育需要,严重影响鸡增重。另外,限制饲养方式不当也能影响饲料转化率,通常每日限饲比隔日限饲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但却影响鸡群均匀度,因此,在均匀度较高的情况下,建议最好使用每日限饲方式,以便保证鸡群体重达标和今后较高的产蛋率。
2 体重要求与增长规律
肉种鸡均有符合本品种的体重标准和标准生长曲线,在饲养中应按照标准体重饲喂管理。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为了种鸡的更好发育和生长,要求育雏期每周体重母鸡超过标准30 - 40g,公鸡超过标准50 - 100 g,到6周后公鸡最好超标100 - 200 g 。无论公母鸡整个育雏期在体重达标后才开始限制饲喂,然后在5 - 10周实际体重应按照标准曲线增长,在10 - 15周实际体重稍微超标,建议超标50 g 左右,15 - 20周鸡性器官迅速发育,实际体重应超标50 - 100 g,尤其是逆季鸡群应超标200 g为宜,可以避免推迟开产。20 - 25周性器官极度发育,鸡群每周周增重必须达标,否则会影响产蛋率和受精率的上升[2]。整个产蛋期每周增重不要过多,通常每周增加15 - 20 g,有利于产蛋性能的维持,防止产蛋率下降过快。
随着育种发展,种鸡生长曲线也有所调整,但是最终目的是种母鸡在开产前具备良好的骨架发育和体重增长、沉积较多的脂肪,促使生殖系统的更好发育和维护产蛋率的尽快增长。通常控制体重是通过限制饲喂量达到,控制增重速度的最好方案是每周对鸡群进行定时定点定量的称重,将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对比,及时修改饲喂方案促使实际体重曲线与标准体重曲线吻合或平行发展。
3 调整饲喂量
每周的实际饲喂量是根据上周的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异制定,如果上周体重超标,那样本周料量应维持上周水平或适当少增加一点,反之本周料量增加的较多些。建议实际体重低于或高于标准1%时,而实际饲喂量应比标准高或低1%,也可以按照每低于或高于标准体重40 g时,饲喂量应高于或低于标准饲喂量1g。
在5 - 15周实际体重比标准高或低100 g时,应经过5周时间逐渐调整一致,切记实际体重忽高忽低,而影响鸡体的生长发育和均匀度的管理。在育成后期实际体重高于标准体重时,应沿着标准增重曲线走,不要将高体重的鸡只再通过限制饲喂量降低增重速度,以免影响其性器官的良好发育,推遲鸡群开产时间。育成后期实际体重低于标准的鸡群应在20周时达到标准,如果不能达标,只能推迟增加光照刺激的时间,不要在20周后再过度饲喂鸡只,以免产蛋高峰前增重较多,影响高峰产蛋率的维持或高峰后产蛋率下降过快。
光照刺激后2-4周,每周增加饲喂量不要超过2-4g,以免鸡体过肥、卵泡刺激过度、产双黄蛋比例增加,造成腹膜炎死亡率过高。鸡群上高峰产蛋率前增长饲料数量应按照鸡群产蛋水平、每周增重情况、采食时间、外界气温、双黄蛋比例、饲料营养等综合考虑,不可盲目加料过多引起鸡体增重过多,或者推迟加料时间,耽误产蛋率上升,进而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
4 提高均匀度
4.1 育雏期饲养管理
确保育雏早期体重达标,整个育雏期应精心管理,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营养,促使鸡尽早开水开食、刺激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和肺循环系统的良好发育,确保鸡体尽快达到标准。这样可减少鸡群中过小鸡的数量,加快鸡群对疫苗免疫接种后的应答反应,提高鸡体抗病能力,再加上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和科学有效的防疫制度,能减少鸡群感染疾病几率,降低死亡率[3]。
4.2 提供良好饲养环境
肉种鸡在育成期始终处于限制饲养状态,鸡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较差,为了达到较高的均匀度应该提高更加合理的环境条件,不仅温度湿度适宜,关键是密度合理、料位水位适宜,不能制造鸡只争抢饲料和饮水的局面,以免个体较小的鸡只因采食饮水不足越来越小,无形加大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料位适宜的前提下应加快喂料速度,链条式喂料系统可以在3 min内将所有的饲料分布完成,人工喂料的要求在15 min内喂完饲料。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的鸡只都吃到相同的饲料,确保鸡群均匀一致的发育生长[4]。
4.3 及早分群
根据鸡只个体的大小,将鸡群分成3个群体,这样更有利于均匀度的提高。通常鸡群分群越早越不容易产生体重分化,后期均匀度管理更容易些。建议在前3d进行手握法分群,将鸡群中弱小鸡只挑出来加强管理,促使其在4周时赶上大群体重。然后在4周和8周进行2次全群称重分群,以保证鸡群始终有一个较高的均匀度,如果鸡群连续4周能维持原来的均匀度,说明鸡群管理非常到位,否则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查漏补缺尽快提高均匀度。
5 结束语
在养殖生产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抗病能力,提高种蛋合格率,让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提高养殖效率。
参考文献
[1]韩文格.浅析控制肉种鸡体重的重要性与措施[J]科学种养,2016 (6):36.
[2] 张建平.肉种鸡饲养管理关键点控制[J] 中国禽业导刊, 2010( 10):40-41.
[3]王风华.肉种鸡饲喂特点[J]中国畜禽种业,2012 (1):131.
[4]顾敏清.肉种鸡饲喂理论与实际应用[J].家禽科学,2008(8):15.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9-),女,山西古交人,助理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