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护理中的效果比较

2019-10-21刘惠陈思付博会邢莉

健康前沿 2019年4期
关键词:调查组阻塞性呼吸衰竭

刘惠 陈思 付博会 邢莉

摘要:目的:探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中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入近期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0例作为调查病例,分为两组,对比两组的SAS及SDS分值和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调查组的SAS及SDS分值更低,且满意程度较高,与常规组差异明显,且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治疗的舒适度,并进一步提高雾化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护理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内科疾病,与环境和气流有极大的关系。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免疫力均较差,容易受到外部刺激而引发肺部感染,进而发生呼吸衰竭。该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缺氧且气道不通等,给老年患者增添了心理及生活负担,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1]。在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本文为了深入探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中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选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0例作为调查病例,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0例作为调查病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年龄60-77岁,平均(65.31±2.08)岁;调查组30例,年龄61-80岁,平均(66.15±2.37)岁。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老年患者的大致资料进行分析,发现P值大于0.05,证明两组差异不明显,可用作比較。

1.2护理方法

1、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段。内容有:时刻关注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做好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

2、调查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分以下几点进行: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且清洁度高的治疗环境,注意病房内的空气质量、温度及湿度。②呼吸道时刻注意患者的呼吸道堵塞情况,维持呼吸道的通畅。③体位护理和排痰护理。根据患者的病况和个人需求,为患者调整适宜的体位。如果呼吸道内有痰时,护理人员应通过轻拍击患者背部,促使痰液排除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到通畅。④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患病后因考虑后治疗费用、治疗疼痛及家庭压力的原因,多会产生各种消极情绪。针对相应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在了解患者的顾虑后实施针对性指导,为老年患者解释该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护理指导,将健康宣教融入心理护理中,帮助患者提升治疗信心,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⑤病情护理。对老年患者的临床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及时分析并反馈患者情况。⑥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况及所需营养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多吃含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果蔬、鸡蛋等。注意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务必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1.3评价标准

在实施不同护理后,以100分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SAS与SDS的分值越高证明老年患者焦虑抑郁越严重。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标准如下:十分满意(86分及以上)、基本满意(60-86分)、不满意(60分及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t表示组间差异的检验值,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表示组间比较的检验值,以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后,常规组的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0.12±3.56)分、(38.45±2.38)分;而调查组的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0.71±2.53)分、(27.88±1.75)分。经统计学分析,调查组的分值更低,与常规组差异明显,且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比较

情况见表1,调查组的满意程度较高,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具有病情较为严重,临床发病率高,治疗难度极大且病情易反复等特点,不仅危害到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加重了家庭、社会及医护人员的负担。因此,临床上对该病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对其行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雾化吸入治疗是当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在相关临床症状上有很大程度的改善[2]。然而,治疗过程容易发生呼吸道阻塞、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需要护理人员的实时护理。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是环境、心理、饮食、呼吸道、体位等全方位的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治疗的舒适度,并进一步提高雾化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海霞,邹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 健康之路,2016,14(6):226-226.

[2]赵文波.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1):8145-8146.

猜你喜欢

调查组阻塞性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呼吸操训练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最高检先于调查组入津,查什么?
真的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