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与“育”

2019-10-21行莎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育人小学数学

行莎莎

摘要:长期以来在“人民满意的教育”被曲解成“考高分”的状况下,使教师已经被动的变为加工“标准件”的工人.使我一度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关注学生心灵导向和人格塑造的教师,所以我在思考如何处理小学数学课堂中“ 教”与“育 ”的关系。

关键词:教育目的;育人;小学数学;教法学法

已经有多久,没有停下来静静思考,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和价值,繁琐重复的工作与生活,占去我大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最近被一篇演讲震撼,听完《我是演说家》中董仲蟸演讲的《教育的意义》,我止不住泪流满面,这泪里,有感动,更有羞愧……感动董老师对教育的那份坚持,同时也为自己日渐膨胀的功利心感到羞愧,原本多彩的教育道路,我已渐渐失去欣赏的能力。

其实,此次论文的题目早在半个多月已经确定了,那是第一次听到董老师的演讲,就在办公室里,我已不能自已,我重重的敲下了這个题目,但是除了题目,我迟迟无法下笔,不知是脑子太空,还是想说的太多,再次打开演讲视频,我也打开了自己的思路:

我想起了那一年:

那一年我决定参加焦作市的招教考试,并且毅然决然选择了“小学”岗位,为此,遭到亲戚朋友不少冷言冷语,毕竟,我正在教大专……可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想做教育:我想在孩子的起跑线上当个优秀的领跑者,我希望自己努力之后让这些朝阳都能冉冉升起,我愿意做那个辛勤的园丁,浇灌出一片多彩的花海……

我想起那一节:

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节小学数学课,如愿成为了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后,我绞尽脑汁设计了那节课,努力的确没有白费,课后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肯定,虽然备课时我也完全没有信心,但是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希望孩子们能在课堂上快乐学习。

我看到现在的自己:

还记得校长对我的肯定,说我能够深入研究课本,一直以来我的确也在这条道路上奋力前行,因为我不希望自己只是知识的传输者,不想只是做个“有声课本”,可是在一次一次的“磨练”中,我似乎已经不再是我,我思考更多的不是学生快不快乐,而是如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我在乎的不再是学生是否学会了思考,而是解题方法是否已经练得炉火纯青,正确率能否达到百分百…….所以我会在听到董老师的演讲之后流泪……因为我丢失了“育”,我只是在“教”,那个初心---教育的本质,被我忘了……

现在,我要重新出发,而且“教”与“育”一样都不能少: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

良好的教育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目标,所以一定要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与时俱进,树立以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数学教育观,明确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目的。其次,将素质教育有机的融合在日常教学之中,在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归纳、严密论证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情商,进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其它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

应试教育中只追求数学成绩的传统很容易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其实老师和学生的感情交流和沟通,可以使严肃的数学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自在,老师多与学生联络感情,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敬爱老师、喜欢老师,把老师当成朋友,才能更有效的带动学生自觉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引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会更热衷于学习数学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如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会”为“我要会”,我想这与教法学法是直接相关的,比如在讲解《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尽量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并且要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分数的意义》学习过程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选一选、分一分,折一折等一系列的操作,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表示的意义,再通过比较一个图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等一个整体和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的一些群体,认识和理解单位“1”。

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时一定要遵循学生学习概念的规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找准学生认知的起点,以一个圆形图片,一根1分米长的毛线段为切入口,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来表示,再过渡用整体来表示。

在这些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讨、质疑、创造,并逐步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

每一学科都承担育人的重任,数学学科亦不例外,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不应局限于数学知识的习得,更不应该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有育人之名却没有育人之实,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具有人文的修养和关怀;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及时捕捉德育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教育;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正如董老师在演讲中所说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我认为这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丰泽园小学)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育人小学数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