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探讨

2019-10-21李新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李新华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教师们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的头痛点,练习及考试中的差距点,因为应用题不仅考验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考验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等,对未来的相关学科学习有重要意义,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应用题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

以往教师只需要认真研究透教材就可以开展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学生只需要将教师讲解的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即可。课堂上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稍微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只要把教师讲解的内容记住就好了。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将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表现出来。教师应在学习吃透新课标的情况下,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1]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计算与应用题的联系

我们平常也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他是以认知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知事物,探索真理的动机,是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学生有兴趣,才愿意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通常注重将数学生活化。比如:教学计算题1.8÷12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并不是直接给出算式,而是自编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老师有1.8元钱,现在想平均发给12个同学,每个同学应分得多少钱?这样既将数学生活化,又加强了计算与应用题的联系。又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开始就把全班69人平均分成23份,男生有这样的13份,求男生有多少人?要求学生改成分数应用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又激发了学生兴趣。[2]

三、教会学生正确审题,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会陪伴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方方面面。在学习方面有了兴趣的保障,解题速度的加快,解题准确性的提升往往是锻炼学生解题习惯的开始。小学数学应用题是一项语言表达类题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隐含条件和所求结果,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审题,明白题目想要学生回答什么。审题作为解题的第一步,许多学生一见到文字量较大的题目就会产生手足无措甚至抵触情绪,导致根本无法正确解答。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解题,掌握解题技巧,养成良好习惯。首先,审题时要认真阅读,理清题意,抓住关键语句,筛出重要信息, 审题不是读几遍题,而是在边读题边思考:我知道了什么?题目要求什么?并将题中有关数据摘录下来,想一想每个数据代表的意思,为分析数量关系做好铺垫。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两步应用题时就让学生按以上方法来审题,具体事例如下:奶奶养了58只鸡和69只鸭,养鹅的只数比鸡和鸭的总数少15只,养鹅多少只?先让学生读两遍题,然后竖行记录:

鸡:58只;

鸭:69只;

鹅:比鸡+鸭少15只

求:鹅多少只?

再想一想:要求鹅,与鹅有关的关键语句是哪一句?是什么意思?

到此,审题完成了。

四、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数量关系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因此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内容后,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认识数量关系,并归纳一到三年级所学的数量关系。例如:二年级的表内乘法教学中的每个盘子装8个桃,9个盘子装几个桃?二年级时教师只从乘法意义教学了应用乘法列式,在四年级时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每个盘子装8个桃”是每份数,“9个盘子”是份数,积72是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再出示“9个盘子装了72个桃,平均每个盘子装几个桃?”使学生明白“总数÷份数=每份数”二年级的比多比少的数量关系是“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三年级倍数关系的数量关系是“几倍数÷一倍数=倍数”;四年级的“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教师不能仅仅归纳后让学生背,而是在四年级开始利用练习题引导学生从单一应用题着手分析数量关系,慢慢养成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在熟练了单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后,再把这些数量关系运用到复合应用题中来。比如在奶奶养了58只鸡和69只鸭,养鹅的只数比鸡和鸭的总数少15只,养鹅多少只?这题中,在抓出关键语句“养鹅的只数比鸡和鸭的总数少15只”后,马上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因为有了单一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学生很快知道:较大数是鸡+鸭的和,较小数是鹅,要求鹅,必须先求鸡和鸭的和,再用和减去相差数15只。当然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还可以方法多样化,例如借助线段图、符号等。又如:在学习了倍数關系后,我让学生将审题及分析数量关系合到用线段图来完成。例:三(1)班买来语文本和数学本共60本,其中数学本的个数是语文本的3倍,三(1)班买了语文本和数学本各多少本?在简单的抓关键语句后,要求学生用线段表示语文本和数学本,然后再表示和60本。如下图:

五、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找完后,有些数量是多余的,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筛选题目的相关信息,哪些有用,哪些不知道要先求?在头脑中有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分析法。在四年级开始时尽量让学生学写小标题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分析法解题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多次的练习带领学生掌握解题步骤,传授解题的一般规律。我认为在讲解小学应用题的例题时应牢牢把握以下几个重点:1、快速弄清题意,即审题要严谨,抓住关键字、词、句,快速地掌握题目所提供的各项条件,2、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再带着问题,充分运用掌握的条件理清解题思路。3、准确列式并计算。4、进行检查和验算并写答语,检查和验算是进一步确保计算结果准确的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学习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探索的过程,在学习的路上学生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利萍.刍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2016(03).

[2]张德军.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及思路分析[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2):21.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