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

2019-10-21王哲

灌篮 2019年27期
关键词:训练策略体能训练高校学生

王哲

摘要:如何依托高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体能状况的改善,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基于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内容;基于学生实际,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内容;基于学生兴趣,合理选择体能训练方法等三点具体的高校学生体能训练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高校学生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体能训练;高校学生;训练策略

提高学生体能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应然之事。但是,近些年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能状况却始终不尽人意,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多项体能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依托高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体能状况的改善,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经验,对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高校学生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体能的概念与内涵

正确把握“体能”的概念,是确保高校学生体能训练活动科学、有效实施的关键。“体能”是一个运用非常广、非常常见的概念,无论是在学校体育教学领域,还是在运动训练领域,亦或者是在大众健身领域,“体能”的概念都经常会被提及。那么,“体能”究竟指的什么?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概念界定?根据当前学术研究领域公认的界定方式,“体能”实际上指的就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平衡能力等更为具体的指标。

在实际中,有些人经常会混淆“体能”和“运动能力”的概念,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实际上,“体能”和“运动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三个方面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对比上文“体能”的概念就可以发现,“体能”是“运动能力”的组成部分,是“运动能力”的下属概念,也可以说是“运动能力”的构成要素。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运动能力”的发展是以“体能”的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却不能将两者相提并论,认为“运动能力”就是“体能”,或者说“体能”就是“运动能力”。在厘清两者的概念之后,根据各自的特征和规律,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活动,才能够确保体能训练的成效,确保学生体能水平的发展与提高。

二、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

结合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特提出了如下几点关于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内容

体能是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基础,与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密切相关。由于不同体育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项目特征,所以,不同教学内容,在学生体能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往往也会有所不同。此时,任课教师就可以按照体能训练中“补强”的思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安排学生技能学习中需要的专项体能,通过技能学习促进体能发展,借助体能发展促进技能学习。例如:在田径教学中,铅球、标枪、铁饼等投掷类体育运动项目,运用的主要是学生的上肢力量,锻炼的也主要是学生的上肢力量。那么在开展这类教学时,任课教师就可以重点加强学生的上肢力量训练,同时辅以一定的、有针对性的腰腹肌力量训练和下肢力量训练。通过上述训练活动的开展,不但会促进学生投掷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同时学生自身的力量素质,尤其是上肢力量素质也会有所提高,体能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再如:在篮球、足球等球类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进行快速的奔跑。那么,教师就可以基于这一点,安排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练习,通过速度素质练习和耐力素质练习在球类教学中的合理融入,促进学生球类技能的掌握和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等专项体能的发展与提高。

(二)基于学生实际,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内容

不同学生的体能基础各有不同,有的学生速度素质比较好,但是耐力素质却比较差;有的学生耐力素质比较好,柔韧素质却比较差;有的学生柔韧素质好,力量素质却比较差等等,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不一而足。而高校体育教学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这一点具体到体能训练而言,同样也不例外。体能训练的目的,不是要促进学生某一项素质的发展,而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实现上述训练目标,在针对高校学生组织开展体能训练活动时,教师就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能基础和体能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因人而异的体能训练内容。

具体操作时要注意,此时不能再采用“基于教学内容,安排体能训练内容”时所采用“补强”思路,而是应该采用“补偿”思路,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哪里有短板就补哪里,这种情况主要出现于一般体能训练环节。例如:在针对高校学生组织开展一般体能训练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自己的反馈,将具有不同体能基础和体能发展需求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比如,在开展一般力量训练时,可以将上肢力量不足、下肢力量不足、腰腹力量不足、多项不足的学生分开安排,分为A、B、C、D三个小组。为了促进A组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可以安排俯卧撑、斜拉低单杠等训练内容;为了促进B组学生下肢力量的发展,可以安排蛙跳、收腿跳等训练内容;为了促进C组学生腰腹力量的发展,可以安排仰卧起坐、收腹举腿等训练内容。D组的学生通常存在不止一项“短板”,此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综合A、B、C三组同学的训练内容,让他们轮流练习。如果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的发展都是“短板”,那么就综合A、B两组同学的训练内容,轮流练习;如果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的发展都是“短板”,那么就综合A、C两组同学的训练内容,轮流练习,以此来改善学生体能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学生兴趣,合理选择体能训练方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训练的重要动力。很多高校学生认为体能训练枯燥乏味、又苦又累,所以往往兴趣缺缺,甚至抱有消极抵触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体能训练,学生很难做到积极、主动参与,训练成效也根本无从谈起。而据分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与体能训练自身的特点有关,但同时与教师体能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大有关系。例如:很多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时,习惯沿用重复练习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容易实施,但是却因为过于枯燥乏味,极易加重学生的厌烦抵触情绪。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在开展高校学生体能训练时,教师就要注意有针对性的选择高校学生感兴趣的、符合高校学生兴趣特点的训练方法。例如:利用瑞士球、小栏架、弹力带等锻炼器材创新体能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就能够大大提高体能训练的趣味性,是非常受高校学生欢迎的一种体能训练组织思路。再如,配合音乐伴奏开展韵律操、双人合作体能练习或者是多人合作体能练习等等各种形式活泼团队练习,也是高校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体能训练组织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時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能训练参与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三、结语

在我国青少年学生多项体能指标呈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改善学生体能状况,提高学生体能水平,已经成为了值得所有体育教育工作者去关注和探索的重要问题。而体能训练无疑是增强学生体能有效途径。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开展与体能训练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不断积累组织开展体能训练的有益经验。

参考文献:

[1]周莉,韩洋,马永涛.体能训练对不达标学生体能影响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8 (01).

[2]刘心丰,白建茹,张天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导下公安院校体能训练课程改革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9 (02).

[3]李赞,赵慧敏,常宇伟.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内涵旨向、结构功能及本质属性厘清[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 (05).

猜你喜欢

训练策略体能训练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核心力量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策略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