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与欣赏
2019-10-21罗小萍
罗小萍
经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为了什么?听到一个令人感动的答案:为了付出与欣赏。我觉得,师生一场,亦是如此。
-题记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能经常听到学生朗读的声音,可是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引导进行的是无效朗读,忽略朗读,或者为了朗读而朗读,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也有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浅尝辄止,不注意方法的引导等等。只给学生提出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布置一些阅读任务,但疏于监督和检查,实际上朗读就被束之高阁了。学生在课堂上诵读目标不明确,诵读时间不够充分,加之学生的朗读形式单一,缺乏技巧的指导,因而对朗读的兴趣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又因为课堂教学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所以朗读训练未见明显效果。
《初中语文中考说明》中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识读常用汉字……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语文新课标》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落实《中考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让学生运用好语言文字,我们几位老师希望做好课内外的有效链接,试图通过课内的朗读指导,课外深入朗读实践来解决学生朗读能力低下、阅读能力较差的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的研究目的,因而进行此项“指导初中生课外朗读提升阅读能力有效策略的研究”。
一、形成课外诵读的教学策略
我们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学生语文课外朗读情况调查问卷活动,了解我校当前学生课外朗读水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探究诵读方法和途径,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研究打好基础,初步形成了语文课外诵读的教学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1、我们运用智能时代下“欢乐诵”(朗读软件)和创建QQ朗读群提供的便利和技术为师生提供上传朗读语音、视频和交流的平台,保证每天挤出20分钟在线上线下研讨交流,保障相关活动时间。
2、设置“朗读打卡”统计表,统计每人、每天的朗读情况,评选出每周“朗读小达人”,并进行奖评。
3、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跟踪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比对后最终得出结论。
二、探索诵读教学的指导方法
根据诵读教学的特点,探索适用于学生的有效的诵读教学指导方法,课堂上开展朗读技巧讨论交流,我们几个教师之间也不断在探索朗读指导策略,以期提高学生朗读、阅读能力,培养其朗读兴趣。
朗读软件使用初期,由教师设计朗读的内容,每天利用二十分钟左右,师生朗读打卡:第一周软件中推送的短诗文——教师规定的课本现代文章——逐步过渡到自由选择美文(内容、文体不限)——再到篇幅稍长的文言文。
我们还利用朗读软件,范读领路,摹仿入境,培养课外朗读常态化的习惯。
三、创造趣味诵读的活动方式
创造出多姿多彩诵读活动方式,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提升朗读技巧。
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如在朗读软件上传自己的朗读作品,师生、生生互品,相互学习和激励彼此,培养学生愿读、乐读的良好习惯。
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朗读兴趣。全班进行朗读比赛,材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文章。进行以上活动时,让學生在活动中感受喜悦,在参与中找到自信,在反思中提高朗读技巧,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佳作美文。
四、播种课外诵读“希望的田野”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感,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全面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同时促进语文阅读技巧、语文成绩的提高。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形成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能正确解读文本的内涵。
3、通过朗读的方式,在思维和情感的交互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最后,在朗读指导实践活动中,我们会做好活动记录,并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心得体会。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研究的初步结果,并对实施过程、结果、条件以及研究情况进行考察评价,总结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验,以便推广,同时也总结存在的问题或失败的教训,以利于今后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鲁世芳.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11).
【2】王慧.如何激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J].文教资料,2011(24).
【3】王瑞丽. 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元探究[J]. 语文建设, 2014(10z):16-17.
【4】张爱华. 多元阅读,读出语文味——初中语文多元阅读教学初探[J]. 中学教学参考, 2012(31):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