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任重而道远

2019-10-21贾妮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3期
关键词:回顾收获反思

贾妮

摘  要:课改十几年所走过的坎坷之路,及其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与决心。

关键词:回顾;收获;问题;反思;决心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这是课改的核心目标。那么,课改轰轰烈烈十几年,到如今改的成效如何呢?

在我任教的20年生涯中,历经了四位校长的领导。从王校长倡导的“素质教育”到李校长推行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再到曹校长的走出去引进来的“高效课堂”,最后是刘校长的继续推进,没有固定模式的“高效课堂”,课改十几年下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仔细想想,虽伤痕累累但也收获不小。

首先,教师的观念已转变,大家明白自己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一个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教的问题,要同学生一起去探索知識的生成。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人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比喻:教师是“介绍人”而不是“媒人”。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对课程、对教材、对学习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亲自接触学习材料,亲自参加学习活动,达到“用不着教”的效果。至于一些细节问题,诸如一个字写几遍,在几分几秒内完成,则大可不必规定得太死。教学最终是学生与教材“谈恋爱”,教师是“介绍人”,干涉过多是第三者插足或精神病患者。总之,广大教师们已经被“洗脑”,“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这样的思想已深入教师们的内心深处,再也不会有人满堂灌了。

其次,大家明白“一桶水”已不够使用了,必须得追求自己的专业发展,使自己变成一条溪流,一条能有泉水不断补充进来的活水不断的溪流,它其中既有水,更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为此大家参加了不少培训,积极参与集体备课、随堂听课,聆听授课老师的反思,思考专家的点评,再辅之于自修,研读了教育家陶行知文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等众多专家们的著作,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科知识,经过不断地“充电”,大家的理论水平上升了,整体素质提高了,教学行为改变了;老师们能给学生提问和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也逐渐能从容地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了。

第三,一部分学生改变了:有的胆子变大了,敢说、敢想、敢问、敢做;有的活了,乐于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敢于评价是非、勇于挑战权威;他们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合作有秩序,学习有了兴趣,能力有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

课改的确带来了许多变化,得到了一些好评。但我以为在大家的热情之中,更需要冷静面对、认真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虚假化

提前发下去的导学案,有多少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呢?不认真研读课文,不用心思考问题,拿到导学案就开始翻资料书,找到和导学案一样的问题,不管懂不懂就抄,直至将导学案抄得密密麻麻才罢休,这样的预习既浪费了时间、又耗费了精力,也没多大成效,还搞得学生身心俱疲,这种无效行为完全违背了老师精心制作导学案的初衷,如何有效复习,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二、合作学习形式化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大家眼里似乎不这样做便不是新课程。于是,不管问题需不需要分组讨论都在讨论,时间上也不能保证,就好像走形式一样,合作得到的结论确实是当堂讨论生成的结果还是课前已经形成早已写在笔记本上的东西,真的让人怀疑,很不真实。在这里,学生虽然很“活跃”,但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协作。吵吵闹闹一节课,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培养了什么能力?很难做出评价。为什么要合作?我们需要认真思考。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

多媒体的确可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提供给学生直观的教学画面,图文并茂还能配之于音乐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浸染下轻松愉快地学习与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然而是不是每堂课都需要多媒体教学?是不是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展示?

一节课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其间,声色并茂、热闹非凡,授课者心满意足,听课者大饱眼福,这样的课就是优质课吗?还值得进一步商榷。

四、老师表扬模式化

新课程倡导多鼓励学生,但要防止出现模式化。哪怕学生只有一点成绩,要表扬;有一点小进步,要奖励;一些很小的闪光点,要鼓励。这本没有错,但表扬、鼓励是讲究艺术的,若经常使用单一的、不变的、幼稚的、肤浅的,甚至没有针对性的语言,很机械地去鼓励与表扬,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的,他们会感到漠然,觉得乏味,会无动于衷,这样的表扬再也没有了诱惑力,这时表扬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最后,“差生”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真的被关注了吗?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都在改变吗?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了吗?他们的学习成绩有进步吗?

以上种种,都是我们的课堂中出现过的和仍在继续的问题。显然,这样的课堂是对新课程的简单模仿、机械照搬,那样的老师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盲从,没有真正理解内化新理念,要想有效落实到教学行为上便无从谈起。正如“缘木求鱼,不可得也”。然而改革却势在必行,那我们就得顺应形势,查找问题,反思跟进,争当时代的弄潮儿。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能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紧张的工作中,在课改大潮的热情中,需要我们时常停下来,想一想,总结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增强自己的思考意识,锻炼自我反思能力,多去接触各种文化,开阔观察的视野,丰富思考的角度。反思之后,我们就会变得冷静、实在和有了主见。这样的我们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我们主持下的课堂才会更开放、更有活力,我们才能潜心探求新课程的精髓,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展示才会更积极,学生才可能从容体味成功的乐趣。

课改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大家坚定不移地继续投身到课改的洪流中,披荆斩棘,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走出一条课改的新路子,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司玉宝.课改任重而道远[J].林区教学,2006(Z1):30-31.

猜你喜欢

回顾收获反思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关于岐山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收获》推出“行距”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