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读书吧
2019-10-21郭建兰
郭建兰
今年学期初,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城乡交流活动,来到了槎河小学。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每天过得都很充实,感受更多。其中感慨最深的就是这里孩子的读书环境,常让我潸然泪下。我下定决心要在有限的一个学期里,改变孩子的读书态度。每天穿行在教室、办公室之间,与孩子们为伍,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身先士卒,一马当先
初来乍到,槎河小学给我的印象是原生态。原生态的校园、原生态的教师、原生态的学生。跟我童年记忆中的小学环境差不多,同样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校园陈旧,桌椅破烂,没有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等。作为一名县城的语文老师,早已感受到读书对于孩子精神面貌的改变。因此,我希望能够传递给学生一些一生有用的习惯,那就是读书,同时带动一片教师,激起一池春水,让整个学校焕发读书的浓浓氛围。一个学期以来,我的努力也有了明显效果。
二、晨诵午读,书声朗朗
初来乍到,我发现这群可爱的孩子一到校不疯跑不打闹,而是倚在墙上玩儿,成为独特的一道风景。应该承认,这里的孩子很老实,好管理,只是一些习惯还没有养成,比如一到校就读书的习惯,再比如出声朗读的习惯。抓好晨读,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早上,我充分借鉴了县城学校晨诵的做法,即使到校一人也要在教室读书。孩子不敢大声读,我就领读。不会齐读,我就一句一句地教。通过展示、比赛、评比朗读课文小明星,幫助孩子树立自信,鼓励大胆地、勇敢地读书。原来这里的老师从没用过课件,我就把一些必备古诗和文章制成精美课件,还搜集了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现代优美散文,早上跟他们一起与黎明共舞。孩子觉得很新鲜,学习得氛围格外浓。现在走进早上的校园,已经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这简直就是音乐的华章。
中午农村的孩子因为离家远,大部分不回家吃饭,即使回家吃饭的孩子很快也会返回学校。十二点半到下午上课还有一段时间,这也被我充分利用起来了。看着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书的神情,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这里的孩子不是不爱读书,而是缺少引导啊!
三、国学经典,增添底蕴。
原来的校园版面已经残破不全,同行的我们一直考虑怎样增加学校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受益。终于在5月10号,我们经过多次商议定制的新版面来了。新版面以“国学经典”为主题,包括两个大的版面《三字经》、《弟子规》全文,办公室前面是“诸子百家”的思想言论,都是古代大家的思想精华,向学生渗透国学思想,达到经典浸润人生的目的。孩子们一有空就去读,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这些国学经典贯彻在平时的教学中,读经典书课程化,诵写讲演活动化,国学艺术整合化,开展了一系列经典诵写讲活动。国学经典驻足学校文化版面,就能更好地达到经典浸润人生的目的。
四、班级文化,助力读书。
班级文化一直是新教育宣传读书的有力阵地。来到槎河小学,我一直想尽可能地把我们学校的先进做法带到这边,黑板报、班级文化是一个宣传的渠道。我精心打造了我们一年级的班级文化,以“读书”为主题,充分借鉴了我们学校的读书理念、新教育思想,推荐好书、充实图书角、张贴读书标语,倡导健康的、阳光的、快乐地读书,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享受、一种诗意的生活。班里设立图书角,每当中午吃完饭后,我都会把书发下去,让孩子们享受一会儿读书的乐趣,而且这里的孩子也迫切需要接受这些新鲜的东西来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五、普通话提高阅读水平。
孩子们热爱读书,但是因为这里的老师平均年龄49,都是附近农村的老师,难免操着一口纯正的土话。所以孩子的问候、朗读都有浓重的乡土味。
王主任经常强调:“说普通话是一个人、一所学校文明进步的标志”,“说不说普通话是态度问题,能不能说好是水平问题”,推广普通话不遗余力。升旗仪式上倡导、演讲比赛、朗读课文比赛、评选普通话小能手、生活中发现典型,及时表扬鼓励。一个学期下来,普通话成了孩子的校园语言。
我还对老师进行了六次普通话培训,时时讲、处处讲,还聘请了多才多艺的任老师在特种用室的后墙写上了“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的宣传语,极力倡导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现在,孩子已经习惯于用普通话问老师好,读书用普通话也提高了阅读的质量。说好普通话行动了一小步,感觉校园文明进步了一大步。
从春寒料峭时我来到这里,深切地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更感受到读书对这所乡村学校的改变。现在我已经离开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但我想读书是一粒希望的种子,我已经用最柔软的方式轻轻地植入孩子的心田,然后,静静地、静静地等待,长成智慧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