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2019-10-21富杰
富杰
摘 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应运用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模拟生活场景、使用生活素材、巧妙设计习题,同时,数学科目中存在许多抽象的知识,并与生活存在联系,如果教师单纯的运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热忱逐渐下降,而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后,教学质量会提高。
关键词:生活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引言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时,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此外,为促使学习效率大幅度增强,学生需认识到数学科目的本质含义,若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意识,促使问题被高效解决。生活化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它保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认识到数学科目的乐趣。
一、模拟生活场景
数学科目中存在众多抽象的知识,如果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间,思维变得较为僵化,创新能力逐步丧失。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观念尚未成熟,对待一些事情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当课堂缺乏趣味性时,学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在讲解每一种理论知识时,应该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课堂中能形成生活化的氛围,当联系各种生活化的场景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提高,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1]。如在讲解“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根据班级中的班费数额,学生模拟采购学习用具的场景,一些学生会购买练习本、橡皮等用具,一个笔记本2.5元,一块橡皮1.5元,学生在模拟购买各种学习用具的过程中,会对小数产生大体的认知。或者在讲解“加减法”的内容时,教师也可打造优良的生活情境,当班级举办文艺汇演节目时,会演中邀请多少观众最合适,应该准备多少份礼物与参演食物。由此,学生思维被充分调动,深入了解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提高,各种抽象的知识点变得较为形象化,学生的学习热忱被激发,课堂中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高效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基于小学数学科目的特点,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多种素材,将其合理的融入各种教学环节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此外,需形成积极探索的教学思想,了解最新的教育形式,借助各种特色的教学手段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中还可融入小组合作的场景,学生会深入理解各种知识点的本质内涵,生活化教学发挥最大的效果。
二、使用生活素材
众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将生活素材作为原型,教师在讲解各种原理时,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应的生活场景,教学效率会提高。如教师在讲述“长度单位的概念”时,学生对一些长度单位缺乏良好的认知,此时,生活中的素材便发挥作用,学生能深刻了解本节课中的各种知识。在讲解厘米、米的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间互相测量身高,或者测量书桌、椅子的长度,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入了解这些单位的长度。在讲解千米的长度单位时,学生们不能亲自测量来感知单位的具体长度,各种生活素材便发挥作用,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到体育场中,学生对操场的大小进行整体的认识,随后顺着操场走200米、1000米,在不断行走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千米形成大体的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学效率大幅度增加,此外,学生可认识到数学科目与实际生活存在的联系,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最终,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
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知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众多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思想中形成生活化的理念,将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应用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观念也会改变,良好的掌握多种数学知识。教师具有指引性的作用,借助各种方法促使抽象的问题变得较为形象化,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应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良好的引导学生具备生活化的学习思想[2]。另外,所运用的生活化素材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对待一些事情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教师需挖掘各种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场景,教学效果才会更加良好,生活化教学发挥最佳的效果。生活化教学是不断发展的,参照现今的时代变化形势,生活化教学需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保证与学生的生活存在最大的聯系,学生才能深入感知各种问题,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三、巧妙设计习题
各种练习题能巩固所学知识,当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耐心的解答,同时,现今的练习题中仅注重巩固基础知识的目标,各种题目未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联系,教师应认识到数学科目的本质,将各种生活内容融入习题中,学习效率会明显增强。如在讲述百分数这一内容时,教师会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到市场中购买胡萝卜种子,对其进行种植,当第一棵白菜长出后,了解每一天种子的发芽状况。在学习“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布置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如跳舞比赛中一名选手每一环节的分数分别是82分、96分、89 分、80 分,如何计算出此名选手的平均分数呢,班级中的平均体重是30公斤,那么每一名学生的体重都是30公斤吗?在学习“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内容时,学生调查周围朋友喜欢观看的节目类型与爱吃的蔬菜,随后将统计结果制作成统计表,生成相应的统计图。学生会清楚的了解各种知识点,思维被发散,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最终,学生认识到数学科目的魅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促使教学过程符合素质教育中的相关要求,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互吻合。同时,教师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将各种生活问题巧妙的融入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能掌握各种理论知识,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提升。
参考文献
[1]段海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在生活中寻找数学[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2019.
[2]王玉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2(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