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归纳整理中运用分析
2019-10-21马玲娥
马玲娥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培养,以期为其更好的学习做好铺垫。对此,文章以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歸纳整理中应用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归纳整理;应用分析
在增强小学生数学归纳整理能力方面,思维导图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所以,对于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时存在的误区,老师必须要及时给予纠正,然后引导他们科学应用思维导图学习,最终将他们的归纳整理能力提升。
一、应用中存在的误区解析
整理与归纳对于深化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他们在自学中,其主要利用归纳整理吸收知识,进而达到提升小学数学学习质量的目的。然而,通过实践调查得知,尽管一些小学生会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可是他们在应用思维导图时会遇到一定的误区和障碍;首先,一些小学生不能独立的把思维导图制作出来,很多思维导图都是在网络上下载或者制作的,然后在将其变成自己的成果。此种做法其实误解了制作思维导图的真正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理解方式,若是对他的制作成果进行照搬,这样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无疑会产生影响,此外,对他们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也会带来伤害。其次,小学生课前预习不到位,更没有通过绘制个性化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走访得知,很多低年级学生会错误的认识和应用思维导图,他们预习数学知识时不够独立,更无法按照自身的数学预习状况把数学思维导图制作出来,导致其无法深入认识课本知识,对教学节奏把握不好。总的来讲,很多小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没有充分的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这样对其数学学习效率必然会产生影响。
二、小学数学归纳整理中思维导图的正确应用分析
小学生自主学习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展开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所以,在预习进行归纳整理是每个小学生应该具备和掌握的能力。对于预习过程,小学生必须要重视起来,然后在课前预习中正确融入思维导图。比如,在对“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的内容学习中,为了把学生学习质量提升,需要引导学生将课前预习工作做好。在预习中,养成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就预习中存在的疑惑,小学生需要借助思维导图记录遇到的疑问。
详细来讲,我们可以这样制作部分知识的思维导图:首先,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中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其他人不应该干预学生。随后,让他们拿出一张白纸和铅笔,把需要认识的数字以及加减法的预习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然后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大标题。其次,在将总标题写完之后,小学生对教材要认真预习和归纳总结,然后对相应的知识内容进行熟练掌握,对加减法的计算方式以及概念等进行正确认识。通过预习,对于数字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很多学生仍然无法准确认识,这时,老师应该引导他们记录好不理解的地方,警醒他们在课上要认真听讲;再次,在将相应的知识预习完后,可引导他们利用树形图将思维导图绘制出来,在树丫上,学生把课堂中的重难点知识填写出来。他们在对内容填写中,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主到次的原则,这样才会制作出更具指导意义的思维导图。在学生们绘制出来基本的框架后,用其它颜色在思维导图中将自己不理解、不懂的地方圈出来,把课前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在课堂中进行有效解决。
实际上,我们不要一层不变的设计思维导图,对于思维导图所呈现出 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去认知和理解,对于颜色圈住的内容,在老师课堂讲解中,需要认真的听讲,随后基于老师细心的指引,一一解决掉这些疑问和疑点。在解决了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之后,他们把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并且基于自身的认识与理解,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与调整,基于此过程,会达到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应用意义分析
在提升小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数学思维导图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呈现在:其一,在自己预习时,他们的思维空间会自行打开,思索问题。基于此过程,会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其二,他们通过绘制思维导图预习知识内容,这样学生的独立探究问题将会得到优化;其三,绘制数学思维导图,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会得到加强,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与记忆数学知识。
结语:
总之,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备较强的逻辑性特征,学生们在学习中也容易遇到问题,出现差错,所以,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学习,就需要建立和培养他们优良的归纳总结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老师正确的引导以及先进教学手段的介入。其中,思维导图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归纳总结能力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文章上文的论述,以期为相关教学人员在具体授课中提供些许的见解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娟.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 2017(88).
[2]冉红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才智. 2017(27).
[3]李博文.基于学科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