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多元形式,促进高效能生物课堂的建构

2019-10-21张立伟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备课合作高中生物

张立伟

摘 要:生物是高中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学科,对发展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伴随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当前生物课程的教学步入了新的篇章,在向学生讲解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积极调整课堂教学的结构,不断实现教学模式的更新,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益的生物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从自身生物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精准备课、灵活提问,以及开展合作等多种形式,浅谈如何实现高效能高中生物课堂的建构。

关键词:高中生物;备课;问题;合作

生物是一门关注生命科学的学科,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一线高中生物教师也积极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使得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出,部分课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那么作为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应当如何打起精神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能呢?

一、精准备课

教学准备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教学准备中教师会对学生知识认知情况,教学的内容等进行分析,也会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精准安排,以便课堂更有序地开展讲解活动。所以,在向学生讲解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也应当积极开展课堂的备课环节,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中的每一个步骤,积极的开展精准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逐步完成对生物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的通过精准的备课,奠定课堂教学的基础。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量、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偏好等进行分析,作为教师开展备课的基础。其次,教师对课本当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指出“氨基酸的特点和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本节课中所要讲解的知识。紧接着,教师进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并将生物核心素养的要求融入到教学目标当中,明确学生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中的内容后,在知识与技能上的发展情况。最后,教师综合自身分析的内容,以及设定教学目标当中的要求等多方面的元素,进行本节课中教学活动的精准安排,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完整对本节课生物知识的建构,同时提升认知的质量。

显而易见,在开展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精准的备课,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促进课堂流程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逐步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构建。

二、灵活提问

问题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一个渠道,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认知情况的工具,在传统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的内容,向学生设计有效的问题,能够基于学生的回答获得课堂教学的反馈,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安排,逐步提升学生认知生物知识的效果。但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进行生物知识的讲解,教师也开始关注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更加重视问题的内容设计和提出的时机,让问题更好地发挥应用的价值,触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唤醒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探索的欲望,逐步提升生物课程的教学效能。

例如,在开展《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能够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完成对生物知识的建构。从文本当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引导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工具,以及步骤等是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设定“基于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怎样的呢?”“基因工程中工具的特点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通过翻看课本等形式进行积极地思考,从而在探索出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完成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在学生进行上述问题的回答中,教师也应当仔细聆听学生的答案,从而指出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正确的生物知识,提升学习本节课的效能。

不难看出,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问题的形式,能够有效创建课堂教学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生物知识的探索和建构,从而实现高效能生物课堂的生成。

三、开展合作

合作学习活动是生物课堂中的一种新型活动,伴随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合作能力的生成对于增强团队之间的协作互助效果,发挥集体智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合作活动引入生物课堂之中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现阶段的生物课程教学中,我们能够看到,存在部分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活动后却没有获得应有效果的现象,究其根本是教师没有对合作活动的细节进行优化造成的。所以,在生物課堂中开展合作活动时,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进行合作活动的优化,主动打破传统生物课堂当中的封闭结构,逐步实现生物知识的有效讲解。

例如,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讲解中,为了提高学生认识生物知识的效果,发展学生的合作素养,教师就可以创建合作学习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在课堂中,教师先结合以往的生物课程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等,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随后,教师按照互补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结构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的学生之间具备一定的互异性,但是不同小组的水平相当。之后,教师向学生设定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合作任务,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私人思考时间,让学生产生属于自己的想法。紧接着,学生在小组当中阐述自己的想法,并共享他人的见解,从而在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知识的深入理解,实现本节课的高效教学。

可见,在引导学生建构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综合学生的实况进行合作活动的优化,能够有效彰显学生的价值,促使学生在相互配合中认知生物知识。

总而言之,高效能生物课堂的建构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创新生物课程的教学结构,优化生物知识的讲解流程,把握生物课堂中教学的每一节环节,从而基于细节出发,逐步实现生物教学体系的建构,促进生物知识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叶付粥.谈高中生物如何实现课堂高效教学[J].学周刊,2017(36):85-86.

[2]蒋亮明.高中生物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思考[J].现代交际,2017(23):137.

猜你喜欢

备课合作高中生物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