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诸城黄龙沟恐龙足迹群遗迹化石及生态环境研究

2019-10-21张琪

大东方 2019年8期

张琪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诸城黄龙沟恐龙足迹群遗迹化石具体情况,然后探究诸城黄龙沟恐龙足迹群遗迹化石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讨论当前的保护现状,认为应在原地修建永久性保护场馆,也需做好排水、挡水工作。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足迹群遗迹;骨骼化石;永久性保护

引言

古生物化石是研究地质年代、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依据,有巨大的实用和科研价值。不仅如此,古生物化石更是识别古生物世界的重要窗口,在研究生命起源和生命演化的工作中能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情况有关键的参考价值。

一、诸城黄龙沟恐龙足迹群遗迹化石具体情况

(一)足迹群遗迹

山东诸城境内有非常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被世人称为“中国龙城”。诸城全市共有13个乡镇,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恐龙化石点多达30余个。恐龙化石长廊位于黄龙沟西北方向15km,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规模恐龙化石群。2010年2月5日,山东省诸城市旅游局宣布一项重大发现,在诸城皇华镇大社区内有一个冲沟,叫做黄龙沟,已经探明的面积有2600平方米,在这个区域内共发现3000多个恐龙的脚印,专家称之为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黄龙沟与诸城区的距离是20km,西连一个小土山,名叫“北岭”,东面连接的是横贯皇华全境的倒漾河。东西方向上的长度是1500米。在一处50°的斜坡上,探明该处是恐龙足迹最为密集的区域,东西方向上的长度是50米,南北方向上的宽度是40米,深度为15米[1]。该斜坡由坚硬的岩石构成,这些岩石有着不同的形态,体积大小也各不相同。发现的恐龙足迹深浅各不相同,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岩石上。

专家推测,这些恐龙足迹群的形成时间大约是在白垩纪的中期,距今约有1亿年的时间。此次发现的足迹群共有6个以上恐龙种属,包括鸟脚类、兽脚类、蜥脚类。其中已经确认的恐龙种类有肉食类的霸王龙和虚骨龙,植食类的有甲龙和鸭嘴龙。其中鸟脚类恐龙足迹较小,直径仅有10cm左右,而兽脚类恐龙足迹较大,直径约为40cm左右。足迹最大的是大型蜥脚类恐龙,直径达80cm以上。在以往的研究中,认为与角龙科相比,纤角龙科更为原始。而该化石群出土,人们发现了“意外诸城角龙”,这一发现颠覆了研究者的传统认识。

二、诸城黄龙沟恐龙足迹群遗迹化石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一)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

如今诸城市的典型化石产地已经是“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这是国土资源部于2012年正式批准的,同年4月,在公园内部成立了“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并逐渐落实人员编制事项。公园管理处的重要职责便是保护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为此公园内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调查工作,包括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在水质方面,藏家庄、库沟、恐龙涧、黄龙沟的地表水相同,都是大气降水。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是松散岩类孔隙水,另外还有碎屑岩类裂隙水。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就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在排泄时,主要依赖于人工开发、自然蒸发。相关部门常年监测地下水动态,发现该地区的地下水年度变化幅度为2到4米,监测数据显示,最大的年度变化幅度为6.1米。如果地下水的开采量比较小,大气降水是影响水位动态的主要因素,此时水位常年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为了有效阻挡日光紫外线的射入,也为了防止雨雪破坏化石。管理人员在足迹群现场搭建了临时保护棚,而且也进行了打胶保护,但是这些大棚已年久失修,顶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裂情况。如果遭遇暴雨或者是极端恶劣的天气,就有可能导致山洪的爆发,洪水所携带的泥沙很有可能掩埋足迹化石群。

(二)加强保护恐龙足迹群遗迹化石生态环境的措施

1.在原地修建永久性保护场馆

保护化石长廊,要切实考虑到该地是大型的恐龙足迹群化石产地,以化石保护工程分类为依据,选择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决定实施原产地场馆保护工程。适当调节馆内的温度和湿度。实施遮蔽手段保护原产地,在现场有从前搭建的临时防护棚,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顶棚已经出现了裂痕。每当遭遇下雨天,长廊内都会有雨水灌入,此时化石难免遭到破坏。为了有效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在原地修建永久性保护场馆很有必要,这一措施不仅能起到有效保护化石遗迹的作用,还能有力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做好排水、挡水工作

黄龙沟足迹群化石位于杨家庄组粉砂岩中,当地的地形条件十分复杂,正是因为如此,开展保护工作也有一定难度。在化石产地的西北两侧都有水沟,当雨季排水不畅,雨水就会携带泥沙和石子,此时恐龙足迹化石就会被掩埋。在制定保护措施时,要全面考虑化石产地的属性,该地属于大面积分布的恐龙足迹化石,有必要建设原厂地观保护工程[2]。该地修建临时的保护大棚,但是保护的效果却不理想。地表水是威胁该化石产地的最大因素,大气降水和季节性河流会生成地表水,应有效防止地表水对足迹化石的破坏,计划在化石点的南侧开挖排水沟,宽度为1.5米,此外,还要修砌挡水墙,高为1米,宽为0.5米。为了方便游客通行,需修建两条台阶式的登山路,并架上小桥。为游客提供行走路径的同时,也增强化石产地北侧排水沟的稳定性,顺利引流雨季洪水至化石埋藏点东侧的倒漾河。

总结

综上所述,实施恐龙足迹群化石保护工程必须要考虑到地理条件、地形条件,不仅如此还要全面分析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另外自然条件中的温度、湿度、尘埃以及紫外线,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化石保护工程的实施效果。在选择化石保护方法时,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综合运用多种保护手段,切实保证对黄龙沟恐龙足迹群遗迹化石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欢,汪明伟,王宝红.山东诸城早白垩世中期超大规模恐龙足迹群及其古地理与古生态[J].古地理学报,2013,15(04):467-488.

[2]张艳霞,陈军,江小均.山东诸城地区蜥脚类恐龙足迹研究[J].地质论评,2017,63(02):458-470.

(作者单位:诸城市恐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