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讨

2019-10-21倪德生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倪德生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品质和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要认真分析数学的几个核心素养,据此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策略。争取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各学科教师依据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为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要认真分析和学习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本质,了解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特点,争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合理融合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升。

1.加强演示教学,丰富直观感受

在高中数学的范围内,函数、平面几何、空间几何以及圆锥曲线等内容大大增多,并且难度系数更高,这便进一步凸显了数学的抽象和复杂,给学生学习带来极大的困扰。另外,数学核心素养中有一部分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抽象数学的教学。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实施演示教学法,即利用有效的工具将抽象的内容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椭圆》一课时,我便借演示教学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首先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钉子、细绳、铅笔、纸板等工具,在学生的帮助下画出一个椭圆。然后我提问道:“在画椭圆的过程中哪个量是不变的?”學生答道:“绳子的长度是不变的。”我继续提问:“那么绳子的长度代表椭圆中的哪个量?”学生思考后答道:“绳长代表动点M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于是我进行引导性提问:“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椭圆的物理特征,那么你能从这些表面的性质来推断椭圆的定义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调动抽象思维整理出椭圆的概念,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2.探索设疑技巧,促进独立思考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做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所以说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依托。但是不难发现,在长期灌输式教学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已经丧失了主动思考的意识,而是习惯不劳而获,进而抑制了自身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的提升。并且,各方面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而考虑到问题对激发学生思考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加强课堂提问,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来探索科学新颖的设疑技巧。争取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支持。

例如:在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我便以递进式设疑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首先我向学生提问:“一条直线L与一个平面β上的一条线垂直,那么可以说直线L垂直于平面β吗?”这时学生在纸上画出草图,或者用笔和白纸进行演示,结果发现在满足问题条线的情况下,直线和平面可以呈现出很多种位置关系。于是我继续提问:“直线L和平面β上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垂直,可以说明直线L垂直于平面β吗?”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并充分发挥想象能力,顺利找到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直观想象核心素养。

3.指导学习方法,掌握素养内涵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渠道并不局限于调整教学策略,还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另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绝不是最终目的。因为核心素养的价值最终要落实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知识水平方面。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争取在此过程中合理融合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深刻掌握核心素养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一课时,结合数列的特点,我便指导学生采取“类比”的学习方法,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上课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等差数列,并让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然后我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并提问道:“从名字上来看,这两种数列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根据等差数列来推测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写出一个等比数列吗?”学生很快就抓住两个数列名称中的“等”字,并模仿等差数列的定义描述出等比数列的基本含义。之后我再让学生将二者进行类比,推理出等比数列的其他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简化学生的探究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技巧,并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核心素养,进而实现高质量课堂的构建。

4.加强生活实践,促进素养提升

随着人类在数学领域研究的进步,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并且,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上所学,更重要的是树立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正需要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提升。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当引出生活实际问题,并鼓励学生认真参与生活实践。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升华数学教育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古典概型”之后,我便给学生设置如下生活实际问题:“为了调查某区域一种珍稀鸟类的数量,研究人员捉到1200只这种鸟后放回。一周之后,研究人员再次捉到1000只这种鸟,其中翅膀上有标记的有100只,请估算该区域内这种珍稀鸟类的数量。”在解题时,学生先是根据题意判断出可以建立古典概型,然后设置未知数并列出方程,这样本题的数学模型就成功建立起来。然后我再进行拓展性提问:“生活中在处理哪些事情时也需要建立类似的模型?”学生举出一些例子之后,我便要求学生几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总之,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渗透核心素养。争取提升学生数学相关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未来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发展铺就坦途。

参考文献:

[1]姚杰.高中数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78.

[2]苗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8(18):52-53.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