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实践型创新能力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
2019-10-21付雅君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实践教学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适宜高等学校应用化学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化学;实践教学;能力教学
1 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而开办的具有理工结合特点的应用型专业,多年来,本专业为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1.1 专业定位
应用化学专业秉承学校“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立足于化学化工应用,以有机--高分子方向、金属腐蚀与防护、能源与环境催化、精细化学品化学方向为重点,以理为主、理工结合,实施适应辽宁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应用型教育”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2 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应用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受到较系统地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技术初步训练,熟悉化工设计和产品研发过程,了解应用化学专业前沿动态,能在化工、材料、应用化学、工业分析、化工产品检验等领域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或中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生产技术与管理、教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 课程体系改革情况
2012级及以前的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侧重于学生在化学产品和实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知识的培养。2013级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为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侧重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方面能力的培养。自2015级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培养具有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学时)增加至总学分(学时)的35%,强化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2 教学模式
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并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明确了应用化学专业四个新方向,与多家企业落实了实訓基地;加快中试基地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与企业共建人才需求信息网,扩大带薪顶岗实习战果,建立大学生创业风投基金等。
2.1 教学方法
探索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的模式,加强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充分运用网络资源,通过专题讨论、小课题报告等形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2.2 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改革
理论教学的平时成绩以课堂练习为主,加上课堂提问,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答疑的检查。实验教学进行操作能力的考核和实验结果的评定。课外学习效果则以课程论文进行评定。实验考评体系将平时考察、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有机结合,既有理论的反映,也有实践教学过程的记录,通过该过程规范了学生成绩评定的客观公正。
2.3 实践教学
应用化学专业的实践环节形成了包括实验课程、理论课程中实践环节、创新创业教育、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的一个完整体系,同时,实施了“专业实训+专业方向实习+全国化工设计竞赛+毕业论文”的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新模式。
2.4 毕业论文
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使学生研究出的成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指导教师双师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双师型”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做毕业答辩组成员,参与毕业生答辩。
3 结束语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不断提升。学生在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师范生技能大赛”“‘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有76人次在省市以上竞赛中获奖,共获得奖项39项;考研率连续多年30%以上,尤其2017年达到47.46%;就业率高,五年来始终保持98%以上,为各地区初高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化学化工相关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谈晓辉,张建智,关小舟,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5):25-27
[2]鞠志宇,陈新华,贾晓红,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1):74-76
[3]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等.西部边缘地区高校化学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化工时刊,2017,31(5).
作者简介:
付雅君(1980- ),女,汉族,辽宁丹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复杂矿物的绿色分离技术。
项目资助: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项目(CCCE-2018-JG-01)资助。
Sponsored by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o.CCCE-2018-JG-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