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践研究
2019-10-21李晓红李薇薇
李晓红 李薇薇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兴起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热潮,为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进一步带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发展现状,总结自身优势,探讨最优发展路径,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创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创新;北京故宫
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5-0286-02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国内有许多产业萌芽并发展,我国文化创意这方面的产品产业也在迅速发展。根据北京日报数据显示文创产业在我国特大城市中GDP的比例逐年增长,截至2018年11月18日,文创产业总收入达到8500多亿元。整个文化创意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1 理论
文化创意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文化创意一般是以知识为要素、结合多种元文化、整合相关的学科、使用不同的载体而形成再造与创新结合的文化现象。 实际上文化创意最焦点的就是“创造力”。那也就是,文化创意的焦点其实在于人可以最大的发挥人的创造力。
2 北京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2.1 北京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优势
北京故宫文化底蕴深厚,北京故宫博物院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蕴含着中华这几千年的文化精华,承载着紫金城几百年来历史的积淀经过80多年的发展,正是发展的好时期。北京故宫社会关注度高。2018年故宫博物院第一次最大限度地还原清代皇宫过年场景,展出885件(套)文物,复原消失近200年的“天灯”和“万寿灯”。博物馆一直是一个服务社会的公益文化机构,一直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社会上的极高关注。
2.2 北京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优化路径
2.2.1 做好市场调查,积极吸收公共创意
来故宫参观的人都是对故宫文化好奇的人,他们都是想要更了解故宫,不同消费者对产品会产生出不同的情愫。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从群众中来获得设计灵感,可以让参观者写下他们心中文创产品的样子,一经采纳,那么第一个纪念品就作为礼物赠予他。就这样加入大众意见,在不违背故宫弘扬传统文化的前提下,设计出更适合大众的创意产品,更能满足大众喜好的创意产品,
2.2.2 注重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文化创意产品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很多文化创意产品做工粗糙,没有设计感,让消费者难以选择。这也表明了文化创意市场缺乏人才,其中高端复合型人才为缺乏,直接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优质自主文化产品。因此,在以后的人才培养中各部门一定要落实相关工作,要注意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功能、培训基地完善成果、探索校企联合的道路。为了适应现代的发展,北京故宫等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只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时代飞速发展,跟上大众潮流,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
2.2.3 规范文创研发环境,社会文化效益优先
故宫博物院本身就是一个公益文化机构,是一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地位,将经济效益放在次要地位的一个机构。在不偏离文化创意产品的初衷和目标,有效地推动产业发展,再从中获取经济效益,虽然文化创意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發展很重要,但拥有一个良好的文化创意环境就能更好地创造出更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
3 文化创意产品未来趋势
3.1 贴近大众口味,增强产品实用性
大多数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者在文创产品开发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文创产品作为一件产品的实用价值,但是在许多消费者的眼中并不是一定偏好产品的艺术观赏性,反而选择一些贴合大众的实用性文化创意产品,这样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能作为纪念品,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让日常增加文化色彩。
3.2提高产品原创,保证产品质量
我国虽文化创意产品多,但自己的原创却少之又少,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原创性,不仅提高他自身的价值,更是对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非常重要,提高原创的文化创意产品,首先就是要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利用故宫本身丰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原创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更能从根源减少抄袭等不好的现象发生。
3.3 积极打造品牌,实施产品创新
产品品牌能够使文化创意产品的影响力大幅提升,现阶段我国不是没有文化创意品牌,我国的文化创意品牌大多是公益性质的文化创意产品,缺少一些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商业性质的文化创意品。在我国创立品牌,一定要结合时代,潮流又要保持其特有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品牌不仅能够提高综合国力又能发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潘福达.北京金博会:前八月北京文创产业收入超8500亿[N].中国日报,2018.11.10
[2] 闫雪梅.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思路探析[J].歌海,2016(03):132-133.
[3] 阴鑫.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D].河南大学,2016:2-5.
[4] 涂波.浅析北京故宫文化创意产品[J].北方文学,2017(04):6.
[5] 赵庆生.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当代城市的生长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3.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