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哲学的自然法则看中国乡民礼俗互动
2019-10-21刘瑶瑶
【摘要】:本文从西方社会的自然法则出发,通过其折射的整体性原则、冲突一依存一秩序,以及不同时代和社会背景中被赋予的“公平”、“和谐”、“秩序”等涵义,探寻中国乡民社会的礼俗互动与“契约性”秩序如何建立。
【关键词】:自然法则 范村芯子 社会契约 礼俗互动
一、西方哲学中的自然法则
自然法则是惟一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一个概念,而且从古至今,其历史一直持续。几乎所有人类社会里都可以找到不同面貌出现的同一概念。在西方思想中,自然法则开始时是作为一种哲学理论而存在的,而后成功地演变成法学、神学等社会科学理论。17世纪荷兰神学家格劳修斯(Hugo Grotius)有关自然法则的观点首先要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一个概念——人本质上是社会动物。自然法则于格劳修斯而言,是“根据正确理性的指示同人类的本性相符或相反的人类行为规则”。此外,他还从两个方面证明了自然法则的存在:演绎的证明在于描述对于(人类)理性和自然本性的必要认同或差异 归纳的证明在于总结出据信在所有民族(或者在那些高度发达的文明)中都是用的自然规律,就算不是绝对有把握,至少也是非常有可能。
启蒙时期自然法则理论中较为基础的一个观念即“社会契约”,该理念通常被归于是卢梭的原创,而实际上该理念至少可追溯至洛克时期。根据这一理念,人类最初始居住较为分散而且不存在什么规则,但最终通过商讨决定到一起群居,他们你的同意被认为是“社会契约”,从这点来看,很明显社会的出现是建立在其成员的同意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在任何权威的基础上。
二、自然法则与中国哲学的理论对话
社会科学的目的是要探求人类行为中的一些规律,并试图用一些较为自然的理论而不是用人类的自由意志对其作出解释。威廉·亚当斯曾写道,“在奉行儒法的中国,自然法则在礼这一概念中得到了表述。因传统和礼法自身存在的原因而对它们加以遵从......中国人在礼和法,亦即在广为接受的传统与人定法之间的对比,在整体上是和古希腊在自然和约定之间的对比相照应的 ”。
“道法自然”思想与西方的自然法则存在密切的关联。这种思想被考证流传到了欧洲,不仅丰富了自然法的內容,而且成为重农学派的中国渊源。儒家还以独特的东方智慧赋予这种“自然均衡”以更深的内涵:均衡不仅标志着事物发展趋势的稳定性,而且还指事物的内部系统结构之间以及内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适应。儒家思想强调“和而不同”,承认事物间的差异性。“物之不齐,物之性也”,然而“凡物必有合”,必有共同的发展趋势。“和”既提倡了差别和统一,又要求事物在结构上达到协调和适度,即“允执其中”。“中”的对立面是“两端”,也就是极端的意思,“执其两端,用其中”的“中”,就表达了可贵的均衡思想,它强调了矛盾的消解,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与社会的和谐,这才是真正的均衡状态 另一方面,均衡也只能在“和”的辩证过程中实现,成为中国古代均衡思想的一大特色。
三、自然法则与中国乡民社会秩序的构建
社会的“和谐”是通过“秩序”来实现的,在“冲突”与“依存”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秩序”才是整体性均衡的生成机制。而自然法则作为“自然教给所有动物的法则,本身就有秩序的含义,秩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前提。如果说“和谐”是自然法则自我实现的结果,那么“秩序”就是其展示的形式。
以范村村民为例,其“社会契约”行为主要体验在“邀约”行为、“契约”意识等方面。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范村乡民以扮玩、芯子仪式的红火仪式,芯子活动的组织形式从旧时的“报官”开始,所谓“报官”,指的是旧时每到一年农闲酝酿扮玩、“芯子”时,大家觉得巷道内谁家日子过得不错,“手头里富裕”,就约好了拿着鞭炮到他家门口点着,在震响中哄笑进门到他家作揖磕头,称之为“大老爷”,将之抬出门口,向巷道内昭示,意思是推举他为该年的负责人“让他出钱,召集人,找地方,就都是他的活儿了!”据说,旧时“报官”推选出来的“大老爷”地位很受尊重,在扮玩期间“大老爷”若与真的村官相遇,官员须停轿为“大老爷”让路,以示爱民、与民同乐。发展至现代,随着范村体制改革与村落布局几经修整,形成了“一街十巷”的总体布局,范村“芯子”的组织形式也随之演变为以巷道为单位,自导自演,每个巷道都会有一个组织者,,从组织者诞生、演员选角、道具筹备、演出彩排,皆为村民自发组织,可以说,芯子是范村乡民的“契约行为”。2012年,范村恢复了“芯子”原始的走街串巷的拜年形式,范村其先赋的地理特点将范村人口划分成十个不同的文化族群,族群内部多以血缘宗亲、地缘联系为纽带,而“芯子”仪式的展演将族群边界凸显更加清晰,族内认同与族群间竞争关系更加明了。范村芯子既注重“社会性”,又注重“契约”的“自然性”。因为在芯子仪式的契约性思维结构中,契约意识的“自然性”表现在范村乡民“自我行为规范契约”和“伦理自律契约”,这两种“表现”经过整合后所存储的生命调适能量,对乡民“礼—俗”活动进行“自由自觉”的调节。
【参考文献】:
【1】、威廉·亚当斯. 人类学的哲学之根[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M].
【3】、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M].科学出版社,1978年.
【4】、马克斯·韦伯著,于晓、陈维纲译.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5】、哈耶克. 个人主义与经济秋序[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6】、徐可. 自然法则中的整体性均衡思想及其演进[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
注释:
【1】.威廉·亚当斯. 人类学的哲学之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7页
【2】.徐可. 自然法则中的整体性均衡思想及其演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BZZKY-2019021
作者简介:刘瑶瑶(1993-),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南,学历: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 医学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