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之革命”

2019-10-21刘天晓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史书史学梁启超

为何要史之革命?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旧史因专供特殊阶级诵读,故目的偏重政治,而政治又偏重中枢,遂致吾侪所认为极重要之事迹,有时反阙不载。”正因如此,我们应当从新去整理历史,将之前被埋没的挖掘出来,将之前所忽视的去整理出来,将之前有谬误的去改正过来。而这也正是梁启超所写这本书的意义:“今日之史,其读者为何许人耶?既以民治主义立国,人人皆以国民一份子之资格立于国中,又以人类一份子之资格立于世界,共感于过去的智识之万不可缺,然后史之需求生焉。质言之,今日所需之史,则国民资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而已。”

过去的史,是专服务于封建帝王和官僚体系中的带有局限性的史学,著史者无论何家都离不开贵族之士、名门之后,读史之人也大多都是官僚阶级或者文人骚客。这也是为何我们手头上所拥有的早期古代史料具有孤立性与片面性的原因。著史之人心理意识往往会下意识的被附着在他们所书的史书之中。所以说著史之人要絕对的客观这是不可能的,人的意识是生来而生的不可阻隔的,所以当全部的史书由一或两个阶级来写的时候,它的局限性将是不可避免的了。梁启超在书中将此现象称为是“畸形的发达”。所以虽说我过历史是最早被记在册的,但由于其右者诸多弊端,所以需要我们去整理纠正,这也是我们需要《中国历史研究法》的原因,在此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古代史中所藏有的弊端和如何去对症下药治史。

每一个学科的出现都有其必然的意义,天文学的出现是为了研究全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整个宇宙、推翻神学 医学的出现史为了延长人类寿命 数学的出现是为了精确解答未知的事物。那么历史学的出现也当有其必然的因素,除了服务于君王以外,也可能是当时的人想要去探求自己的身世,如族谱的出现可以推断,人们想要追溯自己的起源,或者想要在自己死后可以附着在文字之上永久存活下去。

史学所涵盖的范围是极为宽广的,但在中国早期却将史之范围给局限到了极小的空间中。梁启超在书中就明确指出了“史官之初起,实由古代人主欲纪其盛德大业以昭示子孙,故纪事以宫廷为中心,而主旨在隐恶扬善。”目的不同,则侧重点不同。但人类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用单一的事件去界定评价整个人类历史,所以现如今我们当重新界定史学之范围,给于历史“新意义”、“新价值”,探求历史的真相,这便是史之改革的目的。

历史是环环相扣的,要想了解一段历史,必然要了解它前后关系。各中关系交错复杂,若非头脑清明之人难以理顺,这也就是为何梁启超要百般努力的去撰写《中国历史研究法》的原因,若没有一个整体、充分、完善的史学方法论,中国史学也许还停留在早期各自为政,方法杂乱,各凭本事、单 一、孤立的时代。

在《中国史学方法论》第六章中,梁启超就清楚的指出了两种梳理事迹的方法:1、同中观异 2、异中观同。事物交错复杂,但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抓住重点,抓住时间发展的源头,必然可以牵扯出一条整体的线索链出来。但是若偷懒,用一个事实的线索规律套用到其他史实事件的研究当中去从而达到研究目的,这便是信口雌黄,科学可以有规律,自然可以有规律,但历史从来没有规律可言。梁启超在这一章节中就历史的因果律做了深刻的讨论分析,并且在后来的补编当中又对其进行了完善。在补编当中,梁启超对于历史的规律性解释的更加完善具体,也更加适用于当下。

史学的改革问题,主要在于如何合理的去整理史料运用史料,如何撰写史书,旧史书中遗漏的我们要补完整 旧史书中掩盖的,我们要揭露出来 错误的记载我们要改正 正确但杂乱的史料我们要整理 这便是史家的关键性任务。史料主要来源于“有文字的文献”与“无文字的文献”,史料是有限的,但不同的史学者拿到同一的史料得出的结论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在于史料的运用。

史学的史料,其收集和整理是极难的,历史是人类生活所遗留下来的痕迹,时间越久远痕迹就越模糊,残缺的痕迹越来越多,想要补全它也就越来越难,其他有固定规律的学科可以推断出来,但史学不一样,这也就意味着它的研究难度远胜于其他学科。自书中梁启超便提到了,因为史学的收集资料与选择资料最难也最繁杂,所以史学的成就是最晚的。除了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极重视史料之外,在严耕望的《治史三书》、傅斯年的《史学方法论》等关于治史的书籍,都将史料问题放在了重中之重,对于史学者来说,史料是研究史学的根源,在书中梁启超引用了孔子的名言:“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今天所遗留在来的史料残缺而繁杂,如若能将这些史料全部加以整理,将是庞大的财富,史学也将更进一步。

文献、口头、文物等史料所发现的历史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在书中梁启超早就提到过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和史官的背景,中国早期的史书是带有局限性的,因为服务于封建帝制,所以当朝历史必然会被君王或者史官微了自身利益有意抹掉或掩盖某些关键的史实。就像现如今众说风云的“杨贵妃死因”、著名的“玄武门事变”等等,可以说它们被掩盖或者被美化了,君主未来自己的政权必然会抹掉度自己不利的事实,所以我们不能说正史中所记载的都是真的,也不可全然定论野史中一定就是假的,鉴别史料的正假必须拿出有力的反证。无法证明史料的真伪是,也不可尽信史料,在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史料的真伪时,应当抱有怀疑的态度等待日后证明,史学研究不可速度行事,而是慢工出细活,慢慢勘查,慢慢论证,自己无法确定的事情不应当立刻下结论,不够准确的结论或已经出现问题的结论在必要时应该果断摈弃,不可一错再错。考订史料应当静下心来,循序渐进,前任已有的结论不用白费功夫重新考证,当前人若有出现错误则一定要用心考证。

史学包含广阔,梁启超将史学分成了五种专史,就像前面所说:“研究历史必然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在其中,这并非一般的史学家所能做到的,而应当由各门类专家分工协作。”如何分工?在这里梁启超将其划分的更加的细致明朗,初学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去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方向。

史学革命是一个不流血的革命,它所改变的事是的内心,所革命的事旧史学的弊病,切除那些影响史学发展的毒瘤,中国史学才能更加精进。

作者简介:刘天晓(1995.10.04-),女,民族:汉族,籍贯:湖北,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史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史书史学梁启超
新、旧史学的更替
梁启超的开场白
梁启超:“我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
“汗青”原来是史书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为小人物喝彩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有感梁启超之死
“善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