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林道静与莎菲的爱情与时代之间的关联

2019-10-21向紫琪

大东方 2019年9期
关键词:个人女性革命

向紫琪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就给女性戴上了无数的枷锁,这使得女性在婚姻、地位、社会价值等等方面都远远不及男性。那么本文就是从爱情婚姻这一方面入手,并选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个典型的新女性形象——林道静与莎菲,来着重分析和探讨在中国大传统的影响之下,两人的爱情选择与结局以及各自的原因与当时的主人公所处的大时代环境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女性;革命;爱情;个人;时代

一、林道静:大时代格局之下的革命爱情

《青春之歌》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之间。此期间的中国犹如一个巨大而火热的熔炉。全国各地的学生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与此同时,来自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新思想正源源不断地输向中国大地。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而女主人公林道静为抗拒包办婚姻离家出走,从这个行为来看,这本身就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而林道静与爱情的第一次邂逅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萌生的。林道静走入社会后屡屡受挫,想要寻死,正当她要纵身扑向大海时,是余永泽救下了她。余永泽对于林道静而言,有一种 “雪中送炭”的好感,这种好感无关乎他的身份、职业、学识、家庭环境、个人教养等等。这种好感等不等同于实际的爱情还有待细细品味与琢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与当时时代的大环境——革命、抗争是毫不相关的,这只是一种类似于受救助者与恩人之间的感情。这种感情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幻灭性,就如同泡沫,在稍微遇见大时代中革命的大风大浪后就会不堪一击,彻底破碎。而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林道静与余永泽相处过程中会有如此之多的矛盾以及后来的火速分手。因为在林道静的一出场就已经设定了这个女主人公的行为、性格是与当时大环境相符合的、是被包容在当时的大浪潮之中的,是一种“大我”;而余永泽在乎的是一种“小我”,他需要的也是一个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妻子,而这与林道静、与当时社会环境下所要求、所产生的新女性是截然不同的。

小说中女主人公第二个爱恋的人——卢嘉川的出场则显得比余永泽潇洒的多。“道静的话还没说完,一个高个青年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进门来,他站在门边随便向道静点点头微微一笑‘您说的很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您是这儿的教员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就已将这种高度上升至国家的“大我”层次。林道静就已经深深崇拜起卢嘉川,并且自然而然地与当时已是自己恋人的余永泽进行了对比,林道静心中向往的恰恰就是能够“熟悉国家大事”而不是整天“谈缠绵的故事”的人。这里,“熟悉国家大事”象征的就是一种“大我”,而“谈缠绵的故事”背后隐藏的是个人的感官与欲望的满足,毫无疑问是一种“小我”。而在林道静的身上,“大我”与“小我”是全然统一的,她有着崇高的理想以及随时准备为革命奉献一切的决心,这都是与当时的时代潮流完全相融合的。

在林道静的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着大我与小我的高度统一,她选择了把自身解放同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相结合的方式寻找爱情,林道静的爱情是一种大传统之下的爱情。林道静是将“个人”是与当时的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卢嘉川壮烈牺牲后,江华也就成为了最好的人选。所以林道静的爱情并不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二、莎菲:孤独的个人主义者的恋爱

与之相比的另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就是莎菲。莎菲女士的时代背景与林道静就大不相同。莎菲处在 “五四运动”退潮的时期,在莎菲的身上,就不难带有一种时代的苦闷创伤,在这个时期中,没有此起彼伏的全国学生运动给人以无限的斗志,也没有源源不断的新思想给人以滋养,各种时机与条件均未成熟。整个时代、社会伴有一种感伤与茫然的气氛。莎菲就是这样一个独具时代苦闷创伤的女性人物。

谈及莎菲的爱情,这与两个男人是分不开的——苇弟与凌吉士。在我看来,莎菲对于这两位男性的感情也是复杂而矛盾的。

小说中的苇弟,是个善良单纯、软弱顺从的男人。苇弟是爱她的,但这种爱似乎只是单方面的,莎菲需要的爱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可显然,苇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甚至在苇弟读了莎菲的日记后仍不能理解莎菲的世界、达不到莎菲心中的理想爱人的标准,但莎菲对于苇弟却又不是全然拒绝的,她虽然厌倦着苇弟的“哭哭啼啼”,但她却不能将他全然推开,因为这样的话,莎菲又会陷入无尽的孤独之中。这种不太完美的爱情和无尽的孤独,莎菲显然选择了前者,可见,莎菲对于孤独的恐惧是巨大而难以想象的。

在与苇弟的相处过程中,莎菲遇上了另外一个男人——凌吉士。莎菲在见到凌吉士的第一眼起就全然被他的外表所迷倒,深深爱上了他。莎菲显然成了一个全然的“个人欲望主义者”。莎菲忘记了忘记了所处的时代,她的关注点始终聚焦在自己身上,准确的说,是自己火热的欲望,这就是一种纯粹的“小我”,与当时的大时代、大环境中的大传统是毫不相干的。这种为肯定女人“人”的地位所做的不断努力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所以莎菲的抗争才会显得如此苍白和无力。莎菲在这里是一個“个人奋斗主义者”,这与林道静身旁有千千万万志同道合的有志青年的情况截然不同,莎菲终究是孤独的,也终究会在她那个时代永远孤独下去。所以小说的结局是莎菲决计搭车南下“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与时代大浪潮相悖、与当时社会相疏远的纯粹个人主义的小传统爱情终究会是这样的结局。

结语

林道静与莎菲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女性人物形象。两者都是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新时代女性,可为什么两人的爱情结局却不相同?究其原因,在于当时所处的大时代环境不同:林道静选择将自身的解放与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相统一,故林道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可以说是如鱼得水的;而莎菲就没有这么幸运,莎菲在她那个时代是寂寞的,她是一个“高傲”的个人奋斗主义者,与那个时代的不相容就早已经注定她的结局——终会陷入无尽的孤独与苦闷。但是,不管怎么说,林道静与莎菲敢于追求女性“人”的地位,肯定女性的尊严与价值,在各自的时代来说都是非常可贵的。

参考文献

[1]丁玲.丁玲短篇小说选[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杨沫.青春之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个人女性革命
中国的出行革命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女性与权力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