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画电影中色彩的文化内蕴
2019-10-21郑昱
郑昱
摘 要:色彩在动画电影中有着极强的冲击力,是电影给人的第一视觉感受,直接左右著人的情绪和思想,是动画元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类对色彩有着特殊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积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价值观,对色彩的感受和解读也渗透了诸多主观因素。本文试从色彩的情感与象征文化、色彩的地域文化以及色彩的思想文化三方面来对动画电影色彩的文化内蕴进行分析,通过对优秀动画影片的色彩实例解析,说明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动画电影;色彩;文化内蕴
色彩在文化内蕴方面,一直以来为刻画角色的情感、表达情绪和心理特征、营造场景环境的氛围、区分地域特征、增强剧情画面的丰富、真实性方面,为动画片的欣赏价值起了关键的作用。本文试从色彩的情感与象征文化、色彩的地域文化以及色彩的思想文化三方面来对动画电影色彩的文化内蕴进行分析,通过对优秀动画影片的色彩实例解析,说明色彩在动画电影中的重要性。
一、色彩的情感与象征文化
“色彩即感情。不同色彩或同一色彩的不同运用能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发生相应的情绪效果。”这是俄罗斯大画家列宾的名言,这句话十分准确地概括出色彩与人类情感和象征意蕴的表达之间的某种内在关联。著名导演张艺谋也曾经说过,“我认为在电影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因素”,他甚至直接将色彩称作 “精神色彩”。
其实,动画电影中的色彩不光具有再现客观世界原初面貌的积极作用,它更具有 “超越眼睛的力量”,传达出创作者主观情感的艺术表现功能。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对色彩的某种特定的主观心理感受,动画电影设计者的意图就是将色彩色调的搭配设计与人们所形成的主观情感相吻合。色调不同,也暗含了人们情绪的起伏差异。以红色和明亮的黄色为主的暖色调,给人传达出给人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而以淡绿色、米黄色、粉红色等为主的中间色调,给人以舒适、安静、平和的感觉。另外,以深蓝色、黑色、深绿色为主的冷色调,让人感到寒冷、抑郁、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所以,动画片中的各种情绪氛围的渲染,都可以通过变换颜色的色调和纯度来表达。这些情绪的产生并非通过色彩来表露出来的,而是人们在长期间地积累和沉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定式,赋予了色彩某种文化特征。久而久之,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影响人们对色彩的感觉,人们在看到某种色彩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它的情感和象征寓意。
动画电影色彩运用得好,可以使动画电影更加的形象生动,使人物更加的饱满鲜活,使场景环境更加的逼真、引人入胜,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动画电影的价值,还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受。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要能利用各种不同的动画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要能给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随色彩而动,随色彩而行。动画电影色彩的应用,可以写实,也可以夸张,只要能烘托出色彩所需表达的情感和象征意蕴,就是成功的作品。
二、色彩的地域文化
在影视动画方面来看,西方动画注重现实的色调与亮度纯度,是在现实的色彩基础上进行夸张。而中国学派的动画则着重以色抒发情思,创造意境,不求写实。因而中国动画的设色,与我国传统水墨画、金碧山水绘画一样,往往与客观事物的色彩有着很大区别,是主观性极强的一种审美处理方法。
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喜好。例如在中国,人们非常偏爱红色,因为红色热烈、喜庆,代表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民间,逢年过节娶亲就经常可见张贴红色的对联,贴红双 “喜”字,新娘穿戴红色的嫁妆,大红灯笼高高挂,哪怕民间的戏曲演员也都是穿红色戏衣、画红色的脸谱等。红色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美国多数人喜欢鲜艳的色彩,少女着装喜欢红色、朱红色,西南部地区男女老少均喜欢青靛蓝色。如美国经典动画片《白零公主》主人公在森林里欢快地翩翩起舞,场景中的色彩采用红色、黄色等鲜艳、明亮的色调,从主人公身上穿的农服到周围环境的色彩搭配,无不体现出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突然,巫婆的出现,场景中的画面色彩粒咖啡变成了灰黑色、深蓝色等,更加衬托出巫婆的阴险、狡诈、丑恶。在场景中大部分的深色调中,使观众对主人公的命运更加担心,这样的色彩运用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情。
由于非洲气候炎热,当地人也热情、直率,对比较鲜艳的色彩非常喜爱。他们在日常生活起居的服饰和环境色彩运用上,通常选择大红、明黄、纯蓝等纯色,这些色彩与非洲人特有的棕黑色皮肤形成鲜明对比。了解色彩的地域差异化特征,在动画片制作中就应考虑这些因素,投其所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创造意境,而非写实,带有极强的主观性。中国动画电影着色非常有创造力,中国影视动画中的色彩就是吸收和借鉴了有几千年文明的注重 “意境”
和 “神韵”的绘画艺术,水墨动画片正是中国艺术家创造出的动画 新 品 种。我 国 的 水 墨 动 画 片 《小 蝌 蚪 找 妈 妈》《牧笛》等,就是运用了最具中国特色的水墨画,使中国画清幽淡雅的水墨韵味得到很好的诠释,并充分发挥了水墨画 “墨分五色”的魅力,将中国文人的气质融入在内,给人清淡深远的色彩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中国画不重色彩的丰富,而追求墨色的 “气韵生动”,与他国浓墨重彩的写实主义是完全不同的。影响动画中色彩变化的因素很多,对于不同的地域差别和历史文化背景,所绘制出来的动画也肯定是风格迥异,而如何做到在既不违背理论,又能在作品色彩方面独树一帜,关键还是在把握住色彩主次分明的重点,这才是作为一个动画设计师的点睛之笔。
三、色彩的思想文化
当代社会,动画电影就事论事的传统表现机制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很多影视艺术家试图通过动画片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某种思考,扩大观众群体。动画电影艺术的这一演变使电影作品的文化蕴涵更加深厚。而色彩反映着人们的思想与思维方式,它可以传达多种心理情感,表现更细致的思想变化。有助于营造剧情的氛围,推进剧情的发展。宫崎骏的电影 《千与千寻》中,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提醒人们:别忘得太快,跑得太远,有时也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谁?”这三个字蕴涵着一个深刻的哲学思想。
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大师都试图去解答,但他们穷尽一生也没能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也许不知道自己是谁,才要一直去寻求,在这里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过程,而宫崎骏试图通过电影来诠释这个问题。
一部动画电影作品的好坏,重要的不在于技术和手段,而在于动画的色彩,因为色彩是电影的思想,是电影的思维方式,是电影的灵魂所在。在 《千与千寻》中,千寻的父母没有禁受住美食的诱惑,变为了只会吃的猪,小白龙、河神也变得只会按照本能做事,而完全忘了原来的自己,更可怜的是无面怪,连自己的性别、相貌都已经完全丢失。
此时的千寻无疑是惊慌与无助的。如何来表达这一情感,我们看到动画的色彩从艳丽醒目变的暗淡晦涩,这个时候的小镇充满哀伤,再加上悲伤的音乐,把观众深深地吸引入画面,让观众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悲凉色彩,随着思想的融入,剧情也进入了高潮。再后来,千寻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到了人类社会,还帮助无面怪、小白龙和父母重新找回了自己,色彩也变得活泼明朗。作者要表達的思想也都在色彩的变化中体现了出来。
有时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设计者往往会根据动画情节环境气氛等的需要而变更色彩的本来面目,使其更贴切,更具创造力,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例如非常经典的 《三个小和尚》,烈日当空照,小和尚早已大汗淋漓,身上的颜色也由白变红,这已不符常理,更离奇的是,当他喝完水后,身上又由红变白,形象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颜色的运用也非常自由。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动画电影色彩的变化折射着作者的思想变化,可以说每一种色彩都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从色彩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对生命的表达,对情感的寄托,对社会的看法,对人们的鞭策,每种色彩都是一个奥秘的世界,承载着诸多的梦。
当动画想让你用愉悦的心情来观看时,它会先以轻盈的色彩调动你的情绪,当画面想让你对世界充满愤恨时,它会让你融进昏暗的色彩里。色彩,一直在表达着情感,诠释着差异,表达着思想,它是动画电影中最为深邃的文化。
四、结 语
综上所述,色彩在动画电影中,除了具有形象识别、刻画形象、烘托气氛等表项功能外,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蕴。色彩是塑造艺术的重要手段,可以直观地控制着一部动画片的情感基调和风格类型,可以酣畅淋漓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直接明了地区分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所以,掌握和了解色彩的表现和运用,能够为动画场景设计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主观色彩的运用,使动画有了更大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我们在动画场景设计实践中应把握对象最本质的色凋,理性地筛选刻画对象的色彩关系,使动画电影设计能够去杂存精,去伪存真,使动画电影得到质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曾小艳.浅谈动画片中的色彩语言[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09(02).
[2]马瑞.华丽交响曲——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色彩运用[J].电影文学,2011(13).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