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助推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初探

2019-10-21李小东

理财·经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台账建设项目信息化

李小东

建设项目作为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有力抓手,是促进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助推器,每年投资规模巨大,投资成败事关重大。审计署关于2019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大数据审计思维,增强大数据审计能力,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在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手段日益丰富的大背景下,内部审计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建设项目审计已是势在必行。

本文试着剖析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建设项目审计,并提出初步应对策略,为更好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一、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化手段现状

信息时代内部审计运用传统手段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难以实现推动建设项目质量、速度和效益目标,信息化手段现状堪忧。

一是未建立建设项目审计大数据库和积累审计经验数据,未形成数据汇总分析平台。内部审计未积累建设项目管理数据、工程物资采购数据、工程造价信息数据等各类审计数据资源,仅有的财务数据、内部业务数据与外部行业数据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历史基础数据匮乏,内部审计工作多以程序合规审查为主,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风险管控、推动建设项目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作用不足。

二是缺乏审计方法模型、数据分析模型。面对合同履行、工程结算等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审计往往无从下手,大多停留在简单手工抽样甚至凭经验判断阶段。在物资采购等高风险領域避重就轻,不能有效发挥信息化手段配比分析优势,更谈不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运用和关联分析,无法发挥数字化审计优势,审计深度和宽度不够。

三是审计人员信息化能力不足。受人力资源配置制约,审计人员信息化本领恐慌,多数停留在计算机简单操作水平。对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等各类相关数据不熟练、不了解、不会用、不掌握,更谈不上融会贯通、系统化分析。大数据信息资源挖掘、信息化审计方法模型开发人员缺乏。

二、近几年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化应用实践和发现的主要问题

笔者所在企业实施了ERP管理信息系统,单独开发了配套的辅助审计信息系统(AIS)模块,与ERP管理信息系统共享后台数据,搭建了审计抽样模型科学自动抽样、审计智能预警系统自动预警锁定样本,实现了在ERP管理信息系统中跨模块直接抓取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数据深加工。同时,将建设项目管理业务纳入ERP管理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将项目概况、投资管理、进度控制、合同履行等关键要素纳入业务支持体系,开发了投资管理IM模块和项目系统PS模块,实现了在线项目成本预算控制、项目全过程管理。辅助审计信息系统集成了投资项目抽样、项目成本检查、投资预算实际对比分析、项目成本计划与实际比较等数据分析功能。同时为审计人员开通了电子招标交易网、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等数据查询权限,初步实现了建设项目审计监督信息化,跨部门、跨市场业务分析查证核实,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

招投标问题逐年降低。通过审计智能预警系统自动预警未招标样本,筛选合同台账对比分析,运用“天眼查”等系统分析投标企业之间股权关系,屡屡发现招投标方面的问题,近3年占到总问题数量的13%,揭示了部分人员法规意识淡薄、违规决策、对行业垄断认识不足等问题,该类问题在以往年度屡查屡犯,随着信息化应用深入、审计力度加大,在企业内部呈直线下降趋势,2018年仅发现4例。

精准核查工程转分包。通过合同管理系统直接查询内部承包单位的分包合同,对比分析总包合同、分包台账与分包合同的业务范围和金额,近3年发现违规转包分包问题占比约8%。揭示了建设单位监管不到位,承包商对国家法律法规研究不透、对分包商资质审核把关不严监管不力等问题。也发现了当前施工企业逐步转向施工管理,施工力量严重不足,问题上升趋势明显。

远程锁定成本核算问题。通过PS模块与FICO财务模块综合运用,结合工程结算情况,对项目成本预算控制、项目结构(WBS元素)预算及发生进行对比分析,对存在的差异进行落实,通过查看凭证电子影像件追查到原始记录,近3年发现建设成本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占比约21%。揭示了资本化利息不准确、预留费用和未完工程暂估不准确、多结算多计工程成本、以各种名义列支补贴等问题。

合同管理线上分析、线下核实。通过合同管理系统导出合同台账总体分析,智能预警系统锁定疑点,结合线下质量管理台账、设备监造台账、监理台账、工程进度确认单等资料进行分散核实,近3年发现了倒签合同等问题占比18%。揭示了合规经营意识不强、合同签订问题不重视、维护企业权益不力、合同内容不完整、重要条款缺失、尽职调查不到位、索赔不到位等问题。

三、建设项目内部审计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增强大数据审计能力。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电子数据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益的审查和评价离不开电子数据的检索和分析,面对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合同结算、设计变更、物资采购等庞大的审计工作量,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都去审计,单纯依靠增加人员数量和抽审无法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必然会迈向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化审计。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也是提高审计监督效率、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的根本出路和必由之路。

四、实现信息化手段推动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主要途径

内部审计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建设项目审计,要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实现“数据先行、模型运用、发现疑点、现场核查”的审计目标,必需从基础数据建设做起,扎实推进信息化应用。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以用为本的原则,建立审计标准化基础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管理流程长,项目进度、合同执行、风险管理、计划控制、采购管理等关键控制点多、信息化程度高,但各环节大多都是信息孤岛,重复叠加,不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将业务数据按照审计要求进行标准化数据格式转换作为数据基础。补充承包商性质和规模、通用物料品种和价格等相关的外部数据。收集“天眼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工程造价定额等标准化数据。经过积累和完善,建立标准化大数据中心。

二是建立审计评价数据模型,完善制度保障,创新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组建一支大数据审计专家团队,对已收集的各类数据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多维度数据挖掘与分析,开发便捷实用的数据查询、分析工具,打造建设项目大数据审计的新路子,实现“全覆盖”与“精准核查”有效结合。同时,完善数据管理制度规范,确保数据安全,制定适合信息化审计的管理制度、规范指引,通过考核评价引导机制,引领审计走向信息化模式。

三是大力培育大数据审计人才。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审计大讲堂、导师带徒等方法创新培训形式,以突出实战、实用导向优化培训内容,避免出现培训和应用“两张皮”,增强培训效果,提升现有人员运用大数据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提升内审人员大数据审计思维,精准提出审计业务需求。同时,完善考核办法,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将信息化能力纳入审计职业化建设,重点打造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擅长大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化运用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

加强项目审计电子数据标准化建设,加大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提高内部审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仅能实现查错纠弊治已病,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更能实现审计关口前移防未病,改变内部审计“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从而更好地履行新时代内部审计的职责和使命,推动新时代内部审计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审计局南京分局)

参考文献:

[1]最高审计机关在大数据审计实践方面的发展及启示[R].审计研究报告,2018(19).

[2]大数据审计建设“三要素”分析研究报告之一建立全国统筹协调、层次清晰的大数据审计云平台体系[R].审计研究报告,2018(29).

[3]大数据审计建设“三要素”分析研究报告之二规划审计行业大数据标准体系[R].审计研究报告,2018(30).

[4]大数据审计建设“三要素”分析研究报告之三构建行业通用、开源共享的审计大数据分析模型体系[R].审计研究报告,2018(31).

[5]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路径初探——对工商银行和中国石化调研报告[R].审计研究报告,2019(7).

猜你喜欢

台账建设项目信息化
叶立东:村支书的“新台账”
基于Python的两项直达延期政策审计算法研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对策
湘江鲲鹏计算产业软硬件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实现厂房交付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名单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不以台账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