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沙地育苗与荒漠造林措施

2019-10-21韩振峰王喜梅

科学大众 2019年8期
关键词:樟子松

韩振峰 王喜梅

摘   要:樟子松生长范围比较广泛,而且沙地育苗是荒沙造林工程中的重要内容,该技术应当大量推广。文章先对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荒漠造林,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樟子松;沙地育苗;荒漠造林

樟子松作为国内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其生长速度比较快,而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根系比较发达,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效用。樟子松树干通直,而且材质良好,在我国西部以及西北部地区防护林营造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樟子松沙地育苗

基于樟子松幼苗习性,育苗地建议选择土质相对比较疏松,而且排水良好的地块,同时,地下水位相对较低,保持土层深厚。在新开辟的土地上种植樟子松苗,可将育苗地土壤或者松柞林地土壤撒于苗床表层土壤之中,有利于苗木生長以及增强幼苗自身的抗病性。干旱风沙地带育苗时,施肥应当及时足量,注意土壤结构的改善以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多种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促进苗木地上部分粗壮,以及根系发达。育苗期间,每亩施农家肥大约2万斤,移植地每亩施农家肥1万斤。床作育苗过程中先进行整地,然后将农家肥撒于地上,均匀混在耕作层。需注意的是,不可使其成堆,以免对苗木根系造成不利影响。选种过程中也应当加强重视,产地不同对樟子松幼苗生长会产生一定影响,育苗时利用当地母树种,以确保其适应性,对造林成活具有积极的作用。樟子松播种之前无须处理种子,也可以出苗,但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促使其播种后快速发芽以及整齐出苗,提高幼苗抗病性,播种前还是建议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可采用的方法有3种:雪埋法、混沙埋藏以及温水浸种法,其中,用雪埋法效果最好,可适期播种。适期早播有利于种子发芽以及苗齐苗壮,而且可以有效增强幼苗自身的抗病能力。播种之前苗床表土应当保持湿润,床稍阴干以后将床面搂起大约0.5~1.0 cm,以免因床面光滑而导致种子滚动混淆苗行,便于种子、土壤之间的结合。撒种子以及横床条播以后,播幅的宽度和行距分别控制在3 cm,9 cm左右,撒种子后应当及时对其进行镇压。覆土深度0.5 cm为宜,以免影响幼苗出土。

苗期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幼苗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苗木健壮生长离不开水分,浇水过程中应当根据苗木情况进行适期适量操作。在樟子松种子发芽期,自播种至幼苗出齐之前,应当保持表土湿润度,防止出现干芽或者缺苗断条现象。樟子松出苗后6个月,土壤温度适宜,此时可能会出现立枯病。浇水时应当掌握少量多次的操作原则,注意床面温湿度的调节,减少立枯病灼害。对于一年生樟子松苗而言,7~8月份为其生长旺期,发病期过后根系伸展,气温升高会导致苗木水分大量蒸发。这一时期,应当及时供水,每隔3~4日应当浇一次透水。8月中下旬,为保证樟子松苗木的木质化和成功越冬,每隔10天浇水一次。在幼苗期间,冬季气候干燥,地上水分蒸发严重,此时苗木很容易失水,易生理干旱枯死。为此,冬季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样可确保幼苗安全过冬。

2    造林技术

樟子松造林以春季3~4月为宜,尤其在新梢旺长期切忌对其进行移植,否则树体养分水分大量流失会损害根系,影响樟子松苗木的成活率。樟子松苗高长至50 cm时即可对其进行栽植,而且苗木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遮阴保水,到达目的地以后应当及时进行栽植。提前挖好栽植坑洞,50 cm高的樟子松苗木栽植时株距和行距分别控制在4 m和5 m左右。将松苗扶正于坑的一侧,然后填土踩实,在树坑四周作围堰。当天浇透水,根据苗木生长状况进行及时补水。1.5 m高度以上的樟子松苗木,应当采用三角支架进行苗木主干固定,以免大风吹晃影响生长。樟子松苗移栽以后几个月的时间内,应当注意水肥管理。若干旱缺水,则会导致苗木死亡,而且浇水时间应当视土壤墒情而定。炎热的夏季应当进行遮阳防晒,寒冷的冬季则应当注意抗寒保暖。

3    病虫害防治措施

樟子松幼苗成长阶段应当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幼苗防治以及病虫害治理时以防为主,采用防治结合的措施和方法。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用硫酸亚铁等药物,补充土壤微量元素,并及时用清水对幼苗进行冲洗,以免伤害幼苗。病虫害发生时,种植人员应当与技术人员加强协作,确定病虫害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幼苗期容易发生松苗立枯病,此时需对苗圃地消毒处理,比如用质量分数为0.5%的高锰酸钾、代森锌等进行消毒。对于虫害而言,常见的是大皱鳃金龟子,幼虫会对樟子松根部进行啃食,成虫则喜食幼芽松针,严重时1~2天的时间樟子松林就会被啃食得只有木质化茎,其危害非常大。同时,利用虫害假死特性进行人工捕杀。比如紫穗槐叶片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其可对大皱鳃金龟产生胃毒作用,通过紫穗槐樟子松混交林营造,能够提高樟子松的长势,有效防治病樟子松林营造时的病虫害。

4    思考与建议

基于以上对樟子松造林技术分析,笔者认为应对针对各地区的风蚀埋沙情况,提前进行规划设计。流动沙地种植樟子松,待其逐渐成长以后可以起到很好的固沙作用,也可排除风蚀影响。同时,应当对樟子松抢墒营造,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保护樟子松幼苗,提高其沙地种植成活率。雨季来临之前,采用大坑整地模式将拟栽樟子松幼苗周边植被清除干净,然后挖坑,一般以1 m2为宜,使该地区的雨水能够得以存储。雨后小坑造林可以保持水分,有效避免水分流失,大大提高了樟子松幼苗种植成活率。值得一提的是,沙地种植樟子松时为了能够使其更适合环境条件,可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生根保水剂等,以促进樟子松在干旱地区的吸水和保水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可以推广应用,不仅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生态效益。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各地特点,做好樟子松育苗与造林工作,为我国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杜非,李军,张海霞.樟子松容器苗沙地造林技术措施探究[J].现代园艺,2019(2):39-40.

[2]徐艳.陕西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与荒沙造林技术[J].山西农经,2018(10):76.

[3]赵洪岩.浅谈樟子松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23):54.

猜你喜欢

樟子松
樟子松的栽培技术及预防管理探思
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举措之研究
浅析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若干研究
浅析樟子松应用的造林技术与育苗技术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樟子松人工营林措施探析
樟子松天然林资源的保护措施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