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礼乐文化在大学校园传播的路径探讨

2019-10-21魏婉婷戴晓丹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魏婉婷 戴晓丹

摘要:礼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思想资源的瑰宝,其也对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占据了重要的影响力。礼乐文化在当今大学的传播却差强人意,礼乐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上的体现微乎其微,本文在如何将礼乐文化在大学校园中更好地传播,及传播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礼乐文化;校园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260-01

中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说:“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民族,因为‘礼为全中国人民树立了社会关系准则。”这就说明了“礼乐文化”在中国占据了无比重要的地位。

1 大学校园传播中华礼乐文化的意义

1.1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自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复兴及文化自信中就可以看出,当代社会对于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视程度。“礼乐无常制”标志着礼乐文化可以与时俱进,从而从礼乐文化中提取当代社会应当学习的教育及思想文化,来增强中华人民的认同感、民族认同感,从根本上提高人民思想觉悟。

1.2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礼乐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教育万千莘莘学子的依据,礼乐文化中包含的思想与内容是万千民众在孩童时期应当进行学习做人做事的参照。中华人民无疑是有对于“礼”有着很高的尊崇,我国人民生活的层面与基础更多的是从“礼”的方面来展开的。因此,礼乐文化的学习与教育传播可以让广大的高校学子们加深自身的文化素养及文化认识,了解社会的用人标准,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重视处事方法。

1.3 实现真正的礼仪之邦

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并被其他国家进行推崇,不是因为“礼乐文化”是知识一套理论和空想,是因为古人将“礼”融入生活中的每一方面,从生活的细节处展现出“礼”的魅力。在学习礼乐文化中,不仅要学习礼乐文化的理念、思想、知识,还要学习礼乐文化中的礼仪礼节,将礼仪礼节融入生活,言传身教。以小见大、潜移默化的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造成影响,能形成人人讲“礼”,人人重“礼”的思想,在这种文化氛围内可以实现真正的礼仪之邦。

2 礼乐文化在大学校园传播的路径

2.1 开设选修课及讲座

在大学校园中开设礼仪课程在传播礼乐文化中无疑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来宣扬礼乐文化,增加礼乐文化的影响力与覆盖面。礼乐文化课程不似正常的基础课与理论课,课堂上教师不仅会向学生们教授礼乐文化中的核心与思想,还会亲身授教学生们生活的礼节。让学生们从细节处了解礼乐文化,从而可以缩短大学生与礼乐文化的距离。

礼乐文化讲座的开设可以更好的大面积宣扬礼乐文化,来提高人文素养、加强文化自信、来实现真正的礼仪之邦。开设礼乐文化讲座可以使主讲师与学生进行礼乐文化文明的内涵进行讨论与解答,探讨对于礼乐文化的认知误区,更深层次的认识礼制与礼乐的关系、礼俗与礼仪的联系。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礼乐文化的思想,加深与礼乐文化的认识,将其认识深入的贯彻于生活行为中。

2.2 社团活动丰富化

学校会开设一些礼乐文化相关社团,学生们在课下会自发的参与社团活动。譬如,传统礼仪认知、汉服文化认知、古代妆容发饰认识。可以让学生在课外休闲之余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礼乐文化的认识与了解。礼乐社团的开设是以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势对于学生进行传教。礼乐社团以礼乐文化为主旨,以传统礼仪为载体,来弘扬传统的优秀文化。

2.3 新媒体平台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技术性人才也愈发专业。传统媒介的报纸和电视对于社会阶层的影响愈发减小。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对于中华传统的文化及礼仪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及门户网站平台抓住了新媒体传播的黄金时期来传播礼乐文化,是更多的网民群众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到礼乐文化的知识、思想、其包含的礼仪行为所包含的各个层面的意义。抓住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并熟练运用新媒体平台,可以在生活中更好的宣扬传统的优秀文化。

2.4 立足校园进行文创产品设计

礼乐文创产品就是将礼乐文化的主题加之创意转换成为一些有价值的产品,礼乐文创产品是在学习和认知礼乐文化的群众中推广的一种认知。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意与产品的销售量成正比,产品的销售量与宣传礼乐文化的影响范围成正比。礼乐文创产品以宣传礼乐文化为主旨,以产品形态为传播载体,多渠道营销,体现了礼乐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多元化形式。

中国之所以能够与其他国家区分开来,是因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对于“礼”的认识更加重視。礼乐文化在大学校园内进行传播,可以使礼乐文化的传播更加规范化、常态化。在大学校园传播中华礼乐文化可以加强对于中华礼乐文化的复兴和传播,可以加快大学生素养教育的推进,提高全员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黎欣欣.礼乐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D].西华大学,2016:5-10.

[2] 赵丽端.儒家礼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06):122-125.

[3] 何萌.浅谈文化自觉、自信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现代交际,2016(06):9-10.

[4] 季红琴.基于读者接受的《孟子》英译与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7-12.

[5] 依赛男.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J].人民论坛,2018(08):122-123.

【通联编辑: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