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碱生产过程碳化工段工艺流程及控制影响因素分析探讨

2019-10-21马海雷

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碳化影响因素

摘 要:纯碱(Na2C03)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也是一种有着多年生产和使用历史的传统化工产品。每年需求量很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纯碱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纯碱生产;碳化;影响因素

1 碳化工序工艺流程

在生产加工纯碱产品过程中,碳化是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受其影响的工艺流程最多。在碳化塔中,涵盖了固相、液相、气相等各种生成物与反应物,而且还伴随着传热、传质过程。碳化塔在生产过程中会形成碱疤,所以需要对碳化塔进行编组,每组包括4~6座碳化塔,各组碳化塔中包括一座清洗塔,其作用是清洗制碱环节形成的各种碱疤,并且对氨盐水进行预碳化。在碳化塔使用过程中,真正用来制碱时间持续3~4d,清洗时间持续16~24h。

“三气”(中段气、清洗气以及下段气)是碳化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下段气来自于煅烧重碱产生的炉气。中段气以及清洗气均是窑气,其二氧化碳含量通常维持在40%左右,第七圈加入中段气,清洗塔第一圈加入清洗气。在清洗过程中,当氨盐水输送到清洗塔28圈时,加入清洗气,可以在塔内逆流接触反应,进行清洗和预碳化操作。尾气从碳化塔顶部逸出,通过尾气总管进入碳化尾气净氨塔下部,与盐水车间输送的精盐水进行逆流接触,吸收二氧化碳和氨,然后将吸收的溶液称为淡氨盐水,再由“U”管压入淡水氨盐水桶中。对于碳化尾气中携带的部分液体,在通过尾气总管时,借助“U”管进行气液分离操作。分离出的液体为碳化回卤,可通过“U”管进入中和水泵的入口。

碳化冷却水包括两部分:一是冷冻水,碳化冷冻水通过给排水冷冻水泵输送,从碳化塔冷却水箱第一段流入,从水箱第三段流出,再回到冷冻水凉水塔;其次,循环水,从给排水车间的循环水站通过循环水泵,从水箱的第四段,经过水箱的第六段或第八段,最后回到循环水站。

2 纯碱生产过程控制影响因素

2.1 过饱和度及NaHC03结晶

过饱和度对结晶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是晶核生长和长大的推动力,而碳化液在制碱塔中部极易形成NaHC03的过饱和溶液,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当温度降低时极易析出结晶,特别是过饱和溶液冷却过快时,极易产生大量的细晶体,在碳化过程必须极力避免。如果结晶不好,往往难以过滤,导致物料损失大,能源消耗高,设备效率利用低,从而影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2 二氧化碳的分压

为满足生产工艺和反应工艺的需要,碳化进气为两段进气,即质量分数为80%左右CO2的下段气由塔底进气,质量分数为40%左右CO2的中段气由塔中冷却段进气。这种进气排布更符合逆流原理,可以强化和提高吸收CO2的能力,提高碳化反应转化率。实践证明,下段气应适当配以40%左右CO2的窑气。因为进气中,CO2质量分数略微降低,但使进气量增大,塔板效率反而增加,碳化周期增长,转化率高而稳定。但下段进气量过大亦会使反应区下移,冷却水管结疤增多,反而缩短了碳化周期。因此维持进气中CO2质量分数在80%左右可以提高转化率,保证产量稳定。

2.3 氨盐比

氨盐水中含NaCl及游离氨浓度越高,则化学反应进行越完全,生成的NaHCO3越多,但NH3与Cl-应有一定比例,出碱液中NH3与Cl-理论比例为1:1。在碳化反应过程中,氨盐水中约有10%~13.5%的氨被塔顶排出的尾气所带出(塔顶排气温度低,被带出的NH3较少;反之则被带出的NH3较多)。故氨盐水中含NH3与Cl-之比应保持较高,正常在1.13~1.19,同时要保持氨盐水温度在38~42℃,才能达到较高的转化率。氨盐水中含游离氨104~106tt,含Cl-为87~90tt,含游离氨过低则NaCl转化率低,如果含游离氨过高则会生成碳铵结晶,影响下一步的固液分离过程。

2.4 碳化塔液面高度

碳酸化塔上部液位保持高位,距塔顶0.8≤1.5m,出口温度控制在52℃以下,尾气CO2浓度控制在2%≤8%。如果液位过高,则会出现出口区带液现象严重,氨盐水损失增加,气液分离器液位过满,氨盐水进入尾气总管,导致尾气管形成NaHC03结晶,堵塞尾气总管。液面过低则出气CO2浓度高,使CO2损失加大,并使碳化塔容积利用系数降低,降低了碳酸化塔的生产能力。出气温度过高,则出气含NH3高,塔顶氨损失大,造成NaCl转化率低。塔顶出气含CO2浓度应低于8%,否则CO2损失大,浪费了压缩机的生产能力;出气含CO2浓度过低,则碳化塔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并可使制碱塔的中部温度降低,不但降低了产量,而且使NaCl转化率降低。

3 结语

在进行纯碱生产环节,碳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重要工艺,要有良好的操作和工艺,既可以确保技术和管理水平,也促使保证纯碱工艺具有很高的生产产量、优质量、低消耗以及稳定的运行。本文对碱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一是氨盐水碳化过程的分析,二是产量、效率、产品质量等相关因素的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范慧敏,马嘉华.浅析纯碱生产中的氨耗分布[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16).

[2]姚刚,常思聪.纯碱生产过程碳化工段工艺流程及控制影响因素分析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02).

作者简介:

马海雷(1986- ),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纯碱行业、氨碱法。

猜你喜欢

碳化影响因素
电子管灯丝材料与碳化后的强度关系
混凝土裂缝处碳化深度计算模型
浅谈混凝土回弹与碳化深度
混凝土防碳化处理措施研究
对苯二甲酸对废旧棉纤维水热碳化的影响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