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刺猬法则的企业安全管理措施初探
2019-10-21张银
摘 要:对于企业安全管理而言,为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是直接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大事,而经典的刺猬法则中“心理距离效应”及“三环理念”对于现代企业做好安全管理有着诸多现实指导意义。基于此,文章在介绍刺猬法则内容及启示的基础上,就刺猬法则之下企业如何进一步做好安全管理提供措施方面的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刺猬法则;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伴随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复杂而任务繁重,要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不仅需要上下级有效的配合,还需要安全管理人员提升其安全管理技能,以此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墨菲定律中的刺猬法则不但告诉企业管理者如何与员工相处,还为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技能方面提供了重要启示。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刺猬法则给予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启示。
一、 刺猬法则及其启示
刺猬法则主要是通过刺猬相互取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一位生物学家将几只刺猬作为实验对象,主要研究了它们在寒冷环境下的相处状况。经观察发现,这些刺猬身上长的刺着实给它们抱团取暖带来麻烦,刺猬们因为寒冷不得不相互拉近距离而取暖,但是靠太近却刺伤彼此。而为了能够取暖,又避免被刺到,这些刺猬们就选择了合适的距离扎堆,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际上,刺猬法则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存在“心理距离效应”。这个道理给予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主要是: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会与下属员工保持适度的距离,不至于太疏远,也不至于太亲密,做到“亲密有间”,这样既能守住工作中的基本原则,也能得到下属的尊重。
古希腊中《刺猬与狐狸》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只狡猾的狐狸与一只百战百胜的刺猬的故事。在森林里,一只狐狸绞尽脑汁、精谋细算,他按照自己精密的计划准备进攻刺猬,并在一个岔口静待刺猬的到来。刺猬从这里经过时,狐狸如迅雷闪电的速度冲过去,动作十分敏捷,而刺猬马上意识到危险,把自己迅速包裹成一个全球,刺猬身上的尖利的刺让狐狸无从下手,只好撤退。而狐狸不肯罢休,准备再次向刺猬进攻,但是每一次都是以“撤退”收尾,无所收获。
从这则寓言里,吉姆·柯林斯从企业管理的视角首次提出了三环理念。吉姆·柯林斯认为,凡是那些成功经营的企业,就如同寓言中的刺猬一样,都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的资源,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与困难时,都能以精湛的管理技术克服。
二、 刺猬法则下企业安全管理措施
(一)上下级保持一定距离,合力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现实中,企业中一些复杂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层人员为了将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落实,整天与一线安全生产人员拉近关系,但鉴于上述刺猬法则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这样的上下级人际关系对于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有效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企业安全管理领导层人员与一线生产人员必须保持合理的距离,在沟通安全管理工作事项时,应保持密切关系,但对于安全管理规定、规章及制度时,就应该就事论事,尤其是领导层人员,一定要秉持一定的原则,这样既能赢得下属员工的尊重,又能不耽误安全管理工作,合力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二)树立牢固的安全防线,以不变应万变
事实上,企业安全管理中遇到的安全隐患犹如上述的《狐狸与刺猬》寓言中那只狡猾的狐狸,无时不刻都在等待着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疏忽、漏洞,由此给它破坏安全生产防线带来可乘之机,若它得逞,很可能让安全管理工作任务难以完成,甚至威胁到安全生产人员的生命。而“三环理念”给予了这方面有益的启示,对于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人员而言,为了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必须要静下心来努力抓好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练好安全管理技能这个基本功,由此才能在发现安全隐患时,快速有效的防范与控制,化险为夷。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而言,规范管理、熟练的管理技术如同《狐狸与刺猬》寓言中刺猬身上鋒利的针刺,可以在紧要关头凭借其牢固的防御战术来防御如同狐狸一样狡猾的安全隐患,以不变应万变,有效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三)把简单事情做到极致,提升安全管理技能
《狐狸与刺猬》寓言故事也告诉负责企业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只有将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切实练就一身的企业安全隐患的防御本领与技术,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考核要求,确保自身安全与企业财产安全。尤其是针对工业企业、加工企业,易燃易爆、高温、有毒有害等作业环境下,尤其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企业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既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又要具有将安全意识转化为精湛的安全管理技能、本领,不断通过学习、实践,掌握更多可行的安全管理知识操作技能,成为企业安全管理领域的行家。
三、 小结
综上所述,在刺猬法则“心理距离效益”及“三环理念”的启迪之下,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既注重上下级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同时,在面对安全隐患时,企业安全管理者也应围绕核心安全管理技能,通过耐心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技能水平,避免“安全第一”流于口号、流于形式,从而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参考文献:
[1]杨晓颖,蒋建平.工贸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新思考[J].科技风,2009(15):242.
作者简介:张银,江苏扬桩金源管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