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吹响国产替代进军号
2019-10-21蔡恩泽
蔡恩泽
7月22日,科创板首个交易日,安集科技成“股王”,股价上涨400%。安集科技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材料的核心环节,近年来与相关企业多方合作研发,在半导体材料上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的突破,提升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供应能力。安集科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已在130-28nm技术节点实现规模化销售,应用于8英寸和12英寸的主流晶圆产线中。
当下,我国半导体行业正穿越周期,吹响国产替代的进军号,行业景气度正逐年上升。
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进行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于7月1日宣布限制三种日产半导体材料的对韩出口。三种材料可用于制造可折叠屏幕,韩国半导体企业和面板企业三星和LG等公司将受到冲击。
日韩贸易战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有警示意义,国内半导体材料厂商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努力追赶,集成电路制造与封测产业不能过于依赖进口材料。市场预期国产替代将迎来机遇。
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制造业以及封测业都在快速增长,全行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6531.4亿元,同比增长20.69%。5年内,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从2508.5亿元增长到6531.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21.09%,整个产业实现高质量增长。这其中,国产替代功不可没。
受目前外部贸易形势扑朔迷离、国内政策大力支持等因素叠加的影响,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趋势更加明显。上游方面,国内半导体原厂的实力在增强,参与国际半导体产业竞争雄心勃勃。下游方面,国内电子终端产品制造商强烈意识到本土产品和资源对于维持和促进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相比过往更加愿意以性能替代等方式使用本土产品来替换部分国外产品。
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数据,2018年国内半导体材料市场的规模为85亿美元,但国产化率仅22%,有着较大的替代空间。目前国内厂商仍处于技术追赶期。不过,随着技术进步放缓,国内厂商与全球龙头技术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未来3至5年将是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黄金战略机遇期。
事实上,我国通信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诞生了诸如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占据了全球半导体高端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的半壁江山。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我国在通信基带芯片、射频器件、光芯片等领域均已经取得突破,逐渐开始实现国产替代。
市场和动力兼备
目前,国际半导体设备市场集中度高,主要由美日荷厂商垄断。总体而言,半导体设备市场CR10(最大10项之和所占比例)已超60%,前五名分别为应用材料、拉姆研究、东京电子、阿斯麦和科磊半导体。局部而言,每一大类设备市场均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前两名厂商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中美贸易摩擦暴露出我国科技基础薄弱、核心元器件缺乏的软肋。鉴于此,核心科技自主可控将成为国家加大力度支持的领域。国产替代已然成为国内半导体投资的核心逻辑。《中国制造2025》显示,半导体行业的国家目标是芯片自给率2020年达到40%,2025年达到70%。未来几年,国家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扶持政策与资金支持都会加速落地。
从全球宏观经济来说,半导体行业成长动能不减,中国正赶超式发展。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协会(WSTS)统计数据可知,在PC、手机及平板电脑、消费电子、工业和汽车等应用的带动下,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近30年增长50倍,年复合增速达15%。2017年,中国半导体销售额为255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为6.19%,较1999年增长超过600倍。近5年中国内地半导体销售额增速均超过20%,远高于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增速。
同时,在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产品、物联网、汽车电动化等多方需求的带动下,半导体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預计2019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910亿美元。随着5G通信建设带来的信息传递处理需求爆发,芯片需求有望维持高增长。新一代信息科技、网联智能化生活模式将带动半导体产业链进入新一轮的高景气度周期。
加之2019年政策、资金、需求悉数到位,持续加码半导体国产化,国产替代市场与动能兼备。一方面下游PC、手机、家电、通信、安防等产业本土品牌崛起,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国内半导体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在模拟IC、逻辑IC、分立器件等领域已涌现出许多具备全球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面对国内市场供需结构失衡,国产替代的空间很大。
以核心元件领域为例,包括上游核心设备、OLED面板、化合物半导体、射频前端、半导体封测等都是国内厂商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加速的领域。一些低估值、业绩增长趋势明朗、受益创新+国产化崛起的上市公司标的被看好。
国产替代需要硬功夫
宏观经济学认为,任何国家层面上的工业发展、科技进步均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国产替代和自主创新这三种途径完成。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掌握一项以前该国并未掌握的科技,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国产替代将是中国近期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以往到现在,从钢铁到高铁,中国已经在多个重要领域成功实现国产替代,特别是随着“复兴号”陆续给“和谐号”顶岗,中国标准的国产替换将开启经济增长新里程,这值得期待。
半导体原本是一个高度全球化、高度分工与合作的国际化产业,日美却在取得领先之后选择以此作为经贸手段。我国要想避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尴尬,除了大力发展上游的半导体材料,还亟需建立一个极为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同样重要。
相比而言,半导体材料的技术门槛一般要高于其他电子及制造领域的相关材料,其具备纯度要求高、工艺复杂等特征,在研发过程中需要下游对应产线进行批量测试。同时对应芯片制造过程的不同,下游厂商对材料使用需求的不同,导致对应材料的参数也有所不同。
因此,半导体材料公司不仅要在某个产品上做大规模,还要丰富更多的产品线,这样才能构建出国产材料的生态和竞争力。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安集科技寄予厚望。安集科技所在的CMP抛光材料及光刻胶辅助材料,2018年全球/国内市场空间分别为18.5亿美元/2.8亿美元、21.5亿美元/3.1亿美元,且相关产品的需求有望随半导体产业技术迭代而进一步增长。
安集科技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使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自主供应能力。
安集科技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通过国产替代后来居上?这需要硬功夫。
招股书显示,未来三年,安集科技主要经营目标如下:(1)进入集成电路技术世界先进行列,实现化学机械抛光液产品在14-10nm技术节点的商业化;(2)持续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成为全球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的主要供应商;(3)垂直整合供应链,提升关键材料的成本竞争力,提高产品利润空间,增强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已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的安集科技任重道远。我们期待安集科技在半导体行业吹响国产替代进军号的征程中,继续充当排头兵。我们更期待我国半导体行业在国产替代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