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途径

2019-10-21确肯·胡尔买提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0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确肯·胡尔买提

摘要:数学学科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提升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益。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对此展开一番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组成部分。高中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下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针对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发有效的教学途径,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使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改革。

一、加强数学教学的应用性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并且广泛应用于生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也必须以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加强数学教学的应用性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来展开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以生活为背景展开数学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学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一节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两个概念,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举出了一个例子:“当兵是很多人的愿望,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想要当兵却当不了,这是因为当兵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并且不同岗位的兵人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大体来讲,会对人的身高、性别、年龄、视力情况、家庭情况等进行一定的考察,有的兵人岗位会要求全部条件都符合才能够入选,有的则要符合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就可以,这就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一样……”这样,通过一个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例子来进行补充说明,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会更加充分,有助于学生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启发性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也比较高,最终导致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得不到充分发展的问题。课堂提问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环节,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思维训练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比如,在学习“椭圆”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同学们思考下,在做一个椭圆图像时,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条件?在椭圆的图像当中一共有哪几个关键的点?在找出这些关键点之后,我们需要将它们连起来,这个过程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做好了图像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椭圆有哪些特征?椭圆和我们以前学到的函数知识之间有必要的联系吗?如果有,是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椭圆的概念和特点,增强学生的记忆里,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困难,也因此会产生畏难情绪,继而限制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合理地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教具等,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在动态的演示中增强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

比如,在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节的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我利用多媒体设备首先向学生展示了y=sinx的图像,接着又向学生展示了y=αx的圖像,然后再将其变形为y=Asin(αx+φ),最后再变形出y=(αx+φ)+B的图像。这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些图像的动态变化过程,有助于学生的脑中形成丰富的联想,使学生能够从中抽象出三角函数的性质,促进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并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发直观教学资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合理运用类比探究教学

类比探究是指利用学生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严谨性,以及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类比探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很多数学知识之间都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让学生以类比探究的方式去学习,从不同知识之中抽象出通用的特点,完成知识间的相互渗透,有助于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乐趣,继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使用类比探究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推导公式,接着再向学生展示以下的数列:1,2,8…..;-2,4,-8,16,-32,……等,让学生对这些数列进行观察、归纳,猜想其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自主总结出项与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概念。这样,让学生自主构建出新的知识,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逐渐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有经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针对基于核心素素养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途径展开了一番叙述。数学是促进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语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是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事物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李晓霞,张勇.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研究,2017,36(12).

[2] 赵琪.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D].聊城大学,2017.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