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雪碧设计教学主线的创新尝试

2019-10-21吴艳华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雪碧终结者

吴艳华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必须从传授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使用事实,发展观念。初中化学教师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启蒙者,也是终结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在化学教学中的关键手段。《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中,利用雪碧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明线,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最后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增加了“趣味实验”—自制雪碧。

【关键词】:雪碧 传授事实 掌握知识 使用事实 发展观念 启蒙者 终结者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理念要求: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增强信心,培养能力,树立志向。在熟悉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会分析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1】…因此,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从传授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使用事实,发展观念。即要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观念建构”的教学。化学不是纯粹的符号、法则的堆积。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的世界,带着生活的体检走进化学的世界,从而发挥学科功能,体验学科价值。“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六单元课题3的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安排在第一课时,其中,“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知识构建是核心。这节课的教学如何更好的通过“明线”(雪碧)探究出“暗线”(二氧化碳的性质)呢?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效果及反思呈现出来,与同行研讨。

教学过程

导语:美丽的兰州黄河穿城而过,瓜果飘香,美食颇多,吃过爽滑的牛肉面,麻辣鲜香的烤肉串,再来一瓶冰爽的雪碧。雪碧是日常生活中常喝的饮料,同学们对雪碧究竟知道多少呢?

情景问题:展示一瓶雪碧

当看到雪碧上标签时,猜猜这节课要学习的是什么物质?与同学交流讨论。

探究实验:雪碧中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探究活动:1检验雪碧中有二氧化碳

打开一瓶雪碧,在瓶口插上导气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现象,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2:雪碧为什么叫碳酸饮料?

1)取2支试管滴入紫色石蕊,分别向试管中滴入稀盐酸,稀醋酸。观察现象。

2)另取2支试管滴入蒸馏水,一只试管中滴入石蕊,另一支试管中通入雪碧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教师引领: [提出问题]: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

[做出假设]: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什么?

[设计实验]:(1)将两片用石蕊试液浸泡后晾干的滤纸条用一截细铁丝窜上,放在干燥的二氧化碳集气瓶中。(2)将滤纸条取出,喷水,再放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3)将变红的滤纸条放在酒精灯上烘烤。观察实验现象。

[完成实验]

[得出结论]:石蕊变红的原因是:CO2+H2O=H2CO3(碳酸使石蕊变红)

(碳酸不稳定)

学生活动:解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探究活动3:倾倒二氧化碳灭火

学生活动:描述现象归纳结论。

探究活动4: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往装满CO2的塑料瓶中加约1/3体积的蒸馏水迅速盖紧瓶盖,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描述现象归纳结论。

拓展延伸:播放视频 释放液态二氧化碳人工降雨

学生活动:解析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趣味实验:自制雪碧

师生共同活动,品尝自制雪碧。

结语:略

二、教学效果

从教学现场看,展示雪碧,引出学科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意义的学习就自然地发生了。情景创设不只引起兴趣,更是引起好奇心。因此课堂气氛活跃。怎样加深构建二氧化碳性质知识点,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是这节课的创新亮点之一。

自制品尝雪碧多数学生没有体验过,学生激动地参与其中…,我坚信二氧化碳性质若干年后会忘记,但从雪碧中学习二氧化碳和品尝自制饮料的过程将终身难忘。

三、教学反思

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雪碧”设计“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主线,是一种创新尝试。现从思想观念,课堂结构,教学策略几个角度对这一尝试做几点反思。

1、这节课体现的新型观念有那些?

一是体现新型的教材观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源于教材,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呈现顺序、演示实验等方面,又没有完全受制于教材,如改装纸花变色演示实验。增加干冰人工降雨视频等。

二是体现新型的学生观: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虽然没有开设分组实验,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注意对学生话语权,思考权的维护。如情景问题引入从标签中让学生说出学习的物质是什么,对性质的探究中呈现若干思考题供学生思考表达等,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避免教学“一言堂”和“满堂灌”。

2、这节课的课堂结构是如何搭建的?

从课堂的框架结构看,本节课从雪碧标签中找到我们要学习的物质二氧化碳,把雪碧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即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又学习它的化学性质。然后答疑,設问为什么把雪碧叫碳酸饮料,不是二氧化碳饮料?这一搭建方法的依据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建构主义者倡导的“脚手架”理论。即以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建立脚手架,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断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3、这节课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策略之一:注意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新授课环节,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物质—雪碧入手,后续的教学活动也围绕它展开,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探究并不神秘。

策略之二:从化学走向生活。自制雪碧,增加学习化学的趣味性。

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憾,每节课的教学预设和达成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一致。因此,反思和质疑也就成了完善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愿上述课例的呈现,能引发大家对课堂教学创新的质疑和再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宝斌,“明”“暗”相间,学科观念下的化学专题链复习【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4(5)87--88

猜你喜欢

雪碧终结者
“奶糖”和“雪碧”
不做话题终结者
“终结者”的暴动
用雪碧瓶子做火箭
会飞的“雪碧”
假期终结者
雪碧弟弟
聊天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