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思考

2019-10-21张斌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学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不是物质的形式存在的,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立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并激发人类的创造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体现。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中学美术教育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教育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学美术 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既得与当下,还是存续与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给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提供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中学美术教育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形成多元价值观,养成批判的思维。在中学美术教育当中,很多教师没有从价值观、情感态度上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给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学美术课程提供突破西式精致艺术架构独占局面的是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

1、物质与精神

物质文化遗产又叫做“有形文化遗产”,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它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它的特点是活态流变。

2、终端存在与过程存在

物质文化遗产是终端的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过程存在。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由人类创造,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以重新创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和传承的,是“活”的文化。

3、逝去的与活着的

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是历史发生过的产物,物质文化遗产是逝去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体现,它是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得以传承和延续,它不会止步于此,会不断流传的,是“活”的文化。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学校美术教育中开展有深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与教学,是学校美术教育需要学校的合适的途径和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创造能力后创新意识的资源。

二、 从多个角度将其融入到中学美术课程实践

首先,教师可以从人、事、时,地、物五大方面考虑,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文化空间、具体工艺技艺、族群、传承人的角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学美术教育课程中;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跨越学科的方法将历史、地理、文学、科学等相关的学科进行结合,创造出多样性的教学内容,用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传递美术知识。最后,教师可以从“时间”出发,时间是所有事物的纽带,它贯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它的多样性,使传递给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中学美术课程中。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具体举措

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的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艺术现象,思考、分析、解构、表达并批判个人与社区的生活,这些要从学生的个人经验、地域、民族、文化和心理素质的差异入手。还应该引导学生从手工艺品、劳动工具、手工技艺中找到其中蕴含的地域生活中的经验解释和民众认同的文化信仰内涵,发现推动地方活态文化传统。探索其中的文化脉络,以信仰文化为核心的生存价值观和村社文化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传统手工艺的三个方面(文本脉络、场域脉络、社会机制脉络)来描述分析。分析并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审美及风格、文本图像的教育价值及社会性,从图像符号分析的角度,并学会结合艺术社会学的观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域”概念进行探讨,指引学生通过多种艺术创作形式进行表达,探讨相关的问题,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运作模式等多元论述。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时代随即到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高科技的方式,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艺术教育的方式,提升教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的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利用最新的智能技术,给学生提供具有真实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体验;并可以借助新媒体建立学生学习的数据,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提高教师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新媒体来获取信息,达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总之,教师应该相关的角度探寻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方法,开展具有深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将提高中学生审美感受力、文化批判力、创造力的教学目标落实到现实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它的多样性使传递给中学美术教育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特点、民族文化的活的体现。它可以给学生提供多变的学习形式,准确的响应的每个学生的不同,同时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它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提供了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春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J].读写算,2018,(25):178.

【2】 颜慧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17,(3):87.

【3】 张伟.浅谈贵州蜡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3):230.

【4】 李勤.以软陶为教学载体的 中学美术非遗特色教学实践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9,(2):134-135.

姓名:张斌 出生年月:1984.6.1 性别:男 籍贯:山西省右玉县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目前中教二级 研究方向:高中美术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情感丰富的美术教育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