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杭州地区海绵城市政策解读及景观规划设计应用

2019-10-21宋子夜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困境创新

宋子夜

摘要: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许多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口号,但思路却是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等,这并非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自然生态。

关键词:海绵城市;困境;创新

一、提出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

(一)城市化进程的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每年约有1000多万的人口进入各大中型城市,城镇人口增长带动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张,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来国内新建成的建筑占了世界建筑总量的一半,随之带来城市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增加,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各大中城市的痼疾,严重的甚至要危害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典型案如:首都2011年6.23和2012年7.21特大暴雨事件、武汉2016年6.1特大暴雨事件,其中,单北京721特大灾害就造成了七十七人死亡,九十余处城市严重积水,116亿多元的经济损失。

(二)问题的提出

每每事件发生时,人们总是首先声讨城市排水系统,认为一定是因为排水管管道老化,排水标准低、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才使得我们的城市一次次的经受内涝威胁。新闻媒体拿出日本、德国宫殿般的地下管道与本国地下设施进行对比,许多人把目光聚焦在:要尽快把水排出去,建设更好的城市排水系统上面。但这个大众的“共识”该如何评析呢?伴随着城市的洪涝积水频发,水系统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生态恶化、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缺失等问题有并发和加剧的趋势,人们不禁发问: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之道到底是在哪里呢?

二、 解决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其解读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

在城市化之前,降雨因为自然土壤的涵水和缓冲作用,大量雨水是不会迅速汇入地下水系统的,河流内的水位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但在城市大量开发之后,裸露的土壤面积被大大减少,大量雨水无法渗入土壤,变成在城市地表流动的水流,这一现象被专业称之为“雨水径流”,骤然升高的雨水径流对城市的正常运作将带来不确定因素。所以是应该“尽快把水排出去”还是“尽量把水留下来”呢?在这种大背景下经过调研和借鉴国外排涝经验,2014年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出台(财建[2014]838号和财办建[2015]4号):以试点的形式推动全国性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将节水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中,至此从自排/强排地表水到阴沟暗管的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绿色生态的综合排水时代。

(二)海绵城市的解读

1、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公园等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水文特征。2、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对传统粗放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湿地等,运用物理、生物等的技术手段,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如结合点源污水治理的推行的“河长制”,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3、推行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开发尤其是住宅类建设过程中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预留生态用地,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湿地面积。此外,住宅业态从设计开始,全面采用:屋顶绿化、可渗透的路面、雨水处理设备等促进雨水积存和净化。4、通過雨水处理设备节约用水,利用收集水源循环再利用,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三)海绵城市的设计要点

为全面贯彻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杭州市政府成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陆续制定出台多项规范性文件,如《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等,为新建建筑工程、新建及改建市政等工程提供海绵城市设计和技术审查依据。

1、下凹式绿地率:下凹绿地广义是指绿地中具有一定调蓄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雨水的绿地;狭义的下凹绿地是指凡低于周边绿地、铺装地面、道路10mm的绿地。下凹绿地率是下凹绿地面积/对应地块绿地总面积,新城建设的下凹绿地率应≥30%。“沉下去”的小区绿地吸纳小区地表雨水,与广场景观结合,可建成具有有季相差异多功能的“雨洪”景观区。

2、绿地屋顶覆盖率:是指绿色屋面/建筑屋顶总面积。住宅区内,绿色屋顶率应占总屋顶面积的20%~50%。绿色屋面针对滞留雨水同步收集雨水并做为中水,起到建筑节能减排和缓解热岛的效应。

3、透水铺装率:透水铺装又称为透水地面,是指由人工将材料制成具备透水功能或天然材料通过人工铺砌后具备透水功能的地面,常用在人行道、停车场、小区广场等位置。透水率是指透水铺装/铺装总面积,透水铺装率应≥50%。当绿地空间不足时,透水铺装可作为滞留雨水的辅助功能,对雨水进行适度的下渗、收集和消纳。

三、实践问题--海绵城市的案例

(一)海绵城市的案例介绍

金辉?久尚云筑地处杭州余杭区,是杭州“城市东扩”、“拥江发展”的重要战略地,项目总占地面积6.4万方,容积率2.2,总建面积20.6万方,是多层精装纯住宅小区。项目的海绵建设指标是:下凹式绿地率≥30%、绿地屋顶覆盖率≥20%、透水铺装面积9970方、下垫面的径流系数0.486。

(二)海绵城市的案例创新

1、自然排水体系:自然排水系统通过植物、地表洼地、渗透空间、土壤、排水设施等部分组成。其中,植物对雨水进行有效过滤和渗透;地表洼地储存水源。在地下水补充浸润过滤后保存水分,回收再利用。

2、雨水花园:在场地内利用凹陷区设计人工湿地、生态水塘形成围合岛链,岛岸边种植水生植物,结合砾石缓冲沟,阻碍地形和道路上的横向雨水,对其消耗径流中大颗粒泥沙等污染物,减缓水流流速,防止雨水漫过地面对地面造成破坏和污染。

3、爆氧设施:设计利用自身高差做跌落式爆氧设施,即通过水体将水体和固体硬质互相碰撞,造成水流打散旋转,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使氧气充分融入水中,使水体内有害物质和气体带出水面,加快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善水体水质条件。

四、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道路任重而道远,单项目住宅产品的海绵城市建设做足、做好,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径流污染控制、径流量削减、地下水补充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做住宅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时不要僵化理解报规要求,片面理解海绵城市就是穿衣戴帽、铺一些透水砖、修几个蓄水池、建几块下凹式绿地。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海绵城市建设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红建.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40.

[2]陈水洁.浅谈海绵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中的绿色应用措施[J].低碳世界,2018(2):149-150.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困境创新
跟踪导练(一)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