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小区雨水利用规划方式分析

2019-10-21王正明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住宅小区探讨

王正明

摘要:如今,城市建设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内涝一旦发生,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和引入,革新了城市给排水建设思想,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提出了新理念和新方法。

关键词:住宅小区;雨水收集;海绵城市建设;探讨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高消耗用水量的需求增大,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难题,而气候变化、降雨量不均衡,也使得水资源的紧张与短缺成为常态。据统计,我国城市人均每天用水150升,比25年前多50%,其中洗衣和冲厕占了很大一部分,而饮用水、厨房用水、汽车清洗和绿化也占了很大比重。此外,众多住宅小区和商业地产开发,加上我国大部分主干公路网面临着雨季洪涝灾害等现状,城市的雨水综合利用已经显得非常迫切。雨水再利用的解决方案即通过收集、循环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而且还可以涵养地下水,建设海绵城市,可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海绵城市理念

基于频繁发生的内涝灾害,我国提出打造海绵城市预案,预案中指出可将道路的两侧及停车场更改为下沉式绿地,同时使绿化带形成一定坡度,确保雨水顺利排出。此外,相关专家还指出,应尽快建设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及综合利用系统,积极开发或改造所有公共设施,使其具备雨水蓄留能力,并恢复自然河道与水塘,建设新的排水沟渠,这样不仅能提高雨水渗透率,而且还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二、生态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小区雨水利用规划要点

(一)防水排涝专项设计

通过防水排涝专项设计,决定在重现期实行五年一遇设计标准,并将雨水的调蓄排放标准确定为三年一遇,完成开挖后,区域外排径流峰值要控制在开发以前的水平,人工湖实际水位达到最高时,要能在百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不发生漫溢。遇雨时,绿地、屋顶及道路上的雨水由排水沟及其管道系统集中汇集,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预过滤与沉淀,最后进入调蓄沟当中,调蓄沟设于地下,不占用地上空间。基于调蓄沟的作用,能使水流滞留,缩减雨水洪峰,同时由泵房进入生态净化区域,完成净化处理后,由人工湖进行储存。此外,外排区中的雨水同样会得到收集与沉淀处理,并在完成调蓄沟的滞留以后进入市政管网当中。

1、将雨水径流的有效控制率确定为80%,这符合海绵城市基本标准,即对不超过30.4 mm的径流进行严格控制,不予外排 ; 2、对于峰值控制的目标,基于现有排水管网,结合海绵城市具体要求,将排水标准提高到十年一遇 ;3、以相关标准规定为依据,结合国外雨洪设计基本导则,确保新区径流得到有效预净化处理,完成预净化处理后,SS去除率应不低于50%,TP去除率不能低于55%,至此可为后续综合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4、在综合考虑各項基本条件和要求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雨水实施资源化处理。在新区范围内新设两处泵站,用于雨水的集中回收和二次利用,泵站的处理能力相同,均为11.0 m 3 /s。

(二)路面雨水收集系统

1、透水铺装,区域内的广场地面、停车场地面、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均采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铺装 ;对于机动车道,铺设透水砖,以此促进雨水向下渗入,起到排水和涵养地下水等作用。

2、下沉式绿地,最大限度利用绿地资源进行雨水的下渗,其高度应比周围路面低20~30 cm。为保证安全,在绿地中应设置溢流井,所有超过标准的雨水都由溢流井直接进入市政官网。屋顶与外立面的雨水做最大程度回收,无法回收的部分排入绿地当中。

3、生态洼地,在底部铺筑一层砾石,以此增加调蓄容积,确保雨水及时下渗。同时敷设排水管,使雨水持续且缓慢地进入到市政管网当中。收集到的雨水应进行净化处理,由调蓄池储存,实现雨水资源化。

4、路牙石开口,对生态设施的周边进行竖向调整,形成1%~2%的坡度,坡向调蓄设施,以此保证雨水可以自流汇入 ;设于生态调蓄设置附近的所有路牙石,都应以降雨量等为依据,确定具体的开口数量,选择适宜的开口宽度,并在开口的位置设置缓冲带,以减慢流速,避免管道被大块异物堵塞。雨水从侧石过水孔通过,进入绿化带当中,用于植物的灌溉,并涵养地下水,真正做到排水和综合利用一举两得。

(三)绿色建筑小区融入城市“水敏感”设计

“水敏感设计”应用于建筑与小区、城区与整个城市等多个层次的雨水管理。水敏感设计关注任何雨水有关的因素和水资源的变化引起的所有环境变化。该概念最初是为了控制暴雨对城区的影响,随着研究和应用的渗入,人们发现该理念可以应用于小到独栋建筑的庭院,大到整个城区的雨水管理中。绿色建筑小区雨水利用应与小区域、城区域的整体雨水规划设计相协调,共同服务于“绿色城市”“海绵城市”。

(四)蓄水池创新技术方案

蓄水池是用于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再利用和储蓄功能的水池,规划设计时单独设在室外,并与雨水管网连接,下雨时汇集本区域内的雨水,晴时用于绿化或净化后回灌至土层。将土体对混凝土的侧压力、灌满水后挡墙混凝土结构对土体的反向侧压力进行对比验算,同时还与给排水专业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及遂宁市海绵城市主管部门进行方案论证和分析,最终同意将改造后的雨水蓄水池作为永久雨水蓄水池。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地理条件与水系条件,实际工作中,需要在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正确指导下,充分考虑自身特征,采用试点与示范区等措施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予以细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田云柯,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223-224

[2]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通知建城函【2014】.2014年11月.

[3]冯莹.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初探[D].东南大学,2016.

[4]李望平,钟奇.探讨基于生态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00114.

[5]崔朔阳,唐锂,周舟,等.夏热冬冷地区城市社区人工湿地处理雨水模式研究[J].建筑技术,2015,46(10):927–931.

猜你喜欢

住宅小区探讨
住宅小区10kV供配电设计
拜访朋友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封闭住宅小区将逐步开放
与狗为邻
射频感应电子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