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素读观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9-10-21谢嘉娜
谢嘉娜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现代素读观的指导下,返璞归真,超越发展,形成一条朴素的阅读教学思路——沉浸阅读、积极积累;个性阅读,创造思维;多元解读,碰撞火花。在守根与发展的融合过程中,激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力。
关键词:素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近年来,素读之风兴起,引起语文学界的兴趣与重视。传统素读在日本《广辞苑·第五版》中定义如下,“暂且不管对于文章意义的理解,首先只是放声读出文字,它被视作是学习汉文学的入门”。即素读是在学习时,着眼于学习文本,旨在不求甚解、多习得,自然而成自身的学问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伴随着现代多元文化发展及对现代型人才批判性思维的高需求的时代到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渐渐迷失。全盘西化或遵循传统都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而是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前提条件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汉文化的传承、内化、创造与升华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积淀民族情感、建构民族精神。现代素读观便由此而生,即以一种朴素、不带任何杂质的心态亲近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方式,把握作者原初的内在的思想,并批判性接受作者通过文本传达出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以此丰富自身的阅读体验、丰厚知识内涵和精神世界的读书方法。很明显,以这样的视角进行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质在于:教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指引学生直接指向阅读文本,深入文本领会原旨,朴素地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本的真实意境,积累并生成内化为自身的语言文识,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真实的语文核心价值素养。
一、探求文本的原始本质意义
素读一直秉持一种真实的阅读态度,怀揣谦恭的态度,老老实实地阅读钻研。而反观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之风迅猛,极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语文课堂上大肆出现的是毫无文本认知基础的个性阅读,并且刻意追求新奇的阅读理解。这种猎奇的阅读教学只会引导学生走向浮躁与功利,毫无民族文化底蕴。
勿庸置疑,小学生阅读,没有过多的阅读经验和丰富的原始积累而产生的情感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介入阅读,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方向与质量。个性阅读要基于“准确理解作者的话语方式与话语意图”,这是现代素读必须秉持的方向。这意味着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持续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静心地直面文本,进而沉浸到文本的原初意义里,去看看作者透过文本给学生传达的文化信息与理念。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便在于指引学生去凝心静神地把握好文本外化出的知识,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理解传统美学的审美。
二、建构文本的自我精神世界
课标提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而后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探究阅读文本的原初意义的基础上,有了原始积累,学生方能进行个性阅读。“阅读并不是作家与作品单向地向读者灌输形象与意义的过程,而是读者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建构文本和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意义和自我世界的重新建构。阅读教学除了要知晓“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还应追问“通过阅读文本收获了什么”。这就是对文本原始意义的一种发展,也是现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必经之路。
学生在理解了文本原意后,凭借自身知识水平、生活经历、阅读经验,用一种传承的态度重新诠释文本的原有价值和现代意蕴,有选择性地筛选审视文本存在的价值,不断提高自身对文学的鉴赏水平,从而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的个性化解读并非盲人摸象,而是基于对文本呈现出的历史、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的个体感悟,是不同的学生用自身经验对同一个文本表达做不同小角度的解读过程。
三、融合文本的批判多维体系
大部分学者认为将前两者结合起来便是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绝佳指向,而就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发现的,学生不缺乏个性的发表,缺乏的是傾听分析他人的想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作为个体的学生,他身边还有两种角色——教师和同学,还在生成其他的个性文本解读,甚至于学界对于此文本还有更加多元的解读。课堂的生成不应仅仅止步于这一篇文本带给学生个人的体验,而更应该追求读者群以及文本群的批判性融合。
学生在个性思考之后,与周围学术环境进行探讨,批判地汲取他人的养分,全面完善个人初始建构的体系,使之更加多元立体。素读作为古代的读书方法,重视原始式的积累,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记住了多少。剔除糟粕之后,现代素读观的读书思想和理念同样重视积累,在第一步重视对文本的阅读积累,最后一步重视对环境尽可能的批判性积累。这正是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给予学生的学术氛围,教师作为特殊的阅读者,应尽其所能做好引导者,帮助学生建构更加完善全面的批判性体系。
传统素读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环境下的理念更新,催生了现代素读观,这是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回家之路——沉浸阅读、积极积累;个性阅读,创造思维;多元解读,碰撞火花。现代素读摒弃原有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的浮躁与花哨,还原其本质,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态度与阅读习惯,同时积累建构个人的民族文化体系。这也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与“量”提供了一种真诚的思路。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中,我们既要坚持文化的根,又要紧随时代发展做好语文课堂的改革,使之焕发属于民族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沛.语文“素读”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吴亚西,张国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