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2019-10-21白丽格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课堂教学活动是由“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的过程。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数学;预设与生成

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死板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生成,是学生的主自主意识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的活力迸发,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对在小学数学课堂具体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一、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抓住动态生成的基点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力求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陶冶情操,發展良好的个性品质,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生成。

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由于数学具有一定抽象性,部分学生既感觉枯燥乏味,又难懂、难学,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较吃力,或理解不得要领,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这种状态不是简单的批评或否决,而是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痛点,留心学生随时可能出现的机会,善于化解,巧妙的利用,把数学的难点,学生的痛点转化成新的教学情境,制造新的教学气氛,抓住教学基点。

例如:讲解习题:“某专业户要种一块300平方米的果园,行距2米,株距1米,种完这块地要多少棵树苗?”针对该题与学生实际生活存有一定距离的情况,笔者在具体教学时,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改编成:“在一块300平方米的操场上排队做操,每排同学前后相距1米,左右相距2米,按这样排队,站满这个操场一共要多少人?”如此改编成让学生熟悉的情境,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共鸣,以形象思维带动抽象思维,克服难点,促进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良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按照教材的意图教师预设了以下环节:设计4张完全一样的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4、6、8份,涂上颜色表示1/2、2/4、3/6、4/8,准备将纸条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度,并联系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它们是相等的,使学生初步理解都是把纸条的一半涂上颜色,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实际上课时,老师在开门见山地引入了课题后,就随口问了一个问题:“你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了解?”教师的目的是设疑,估计没有学生能讲对或讲全,然后按上面预设的步骤开始新课。没想到一个学生马上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一样。”这显然超出了教师的预设。但既然学生说出来了,教师也不能“听”而不见。此时,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继续问道:“那什么是商不变性质?”请这个学生回答,还请了其他几个学生把商不变性讲全、讲正确。最后学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套用商不变性质的格式讲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将“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改成“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虽然没有完全按照预设的环节走,但教学显得很自然、流畅,并且也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及时调整预设,为生成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有时,由于教师没有预见到学生的个别生成,所以一旦学生提出来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而是匆匆的予以否定掉,当然,这有教师临时应变上的能力不足,同时也是平时训练中没有重视学生的生成的体现,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这种意识了,在课堂实践中也好好的做了,遇到超出预设的现象也会合理的去处理了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关于角你知道些什么,这下可好,学生说羊角、牛角、尺的尖尖角、甚至于人民币中的角,样样都有。这正是学生认识的生活中的角,教师要耐心等待,多加鼓励,巧妙引导。教师可以启发,数学中的角与刚才说的生活中的角有所不同,请你画出一个你认为的角。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充分显露思维水平,互相启发、交流、逐步完善。只要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给学生留有空间,就可能将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

总之,对课堂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但教学过程是随机生成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与预设有些差距。因此,教师更应精心的进行教学预设,多想想学生可能出现的意想不到的“状况”时,教师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参考文献

[1]李丽芬.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白丽格,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