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冲击波对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21冉波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效果

冉波

【摘  要】目的:慢性疼痛患者通过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评价。方法:笔者从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80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40)患者通过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对照组(n=40)患者通过常规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27/40),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体外冲击波对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可以取得极高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广泛应用。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慢性疼痛;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104-01

慢性疼痛的持续周期较长,临床中通常把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疼痛情况,视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会长时间的折磨患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慢性疼痛的主要因素为远伤,慢性疼痛从外周起到中枢神经系统,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且病理改变情况均不同,病理变化则通过特异性的症状以及体征进行显现,慢性疼痛是一个大范围,其中包括了以下几种疾病:跟腱炎、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常见疾病,以上疼痛情况均会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持续的困扰,临床中,一般会通过药物方法、功能锻炼等方法进行治疗,而近些年来发现,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疼痛的效果更加良好[1],所以,笔者做出实验,从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80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展开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从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80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40)患者通过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对照组(n=40)患者通过常规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6例,其中最小年龄的患者为30岁,最大年龄的患者为65岁,平均年龄为(47.65±3.5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最小年龄的患者为31岁,最大年龄的患者67岁,平均年龄为(48.45±3.06)岁,所有患者均得到笔者的通知,并同意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在保证书上签署姓名,在进行试验之前,笔者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得到批准,然后开始展开治疗,8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仪器: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医生需要确认患者产生疼痛的部位,通过按压等方法,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才能选择合适的靶位展开治疗,将患者的疼痛点作为治疗中心,将冲击波的探头与中心点垂直,展开冲击波治疗,观察患者的耐受力,然后不断调节电压,每一个疼痛点需要至少冲击1500次,至多冲击2000次,每天进行冲击至少6次,五天冲击一次,连续冲击三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通过药物进行治疗[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研究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康复患者+治疗显效患者+治疗有效患者)/改组总患者例数。康复患者:患者的疼痛情况完全消失,日常生活水平正常;显效患者:患者的疼痛情况大部分消失,日常生活水平趋于正常;治疗有效:患者的疼痛情况减弱,日常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改善;治疗无效:患者的疼痛情况没有消失,日常生活水平越来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我们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软件为统计软件SPSS 19.0,通过"卡方S"的形式对测量数据进行表达,然后通过对t值进行计算,使其得到检验,使用表格号对计数数据进行表达,来计算χ2的值来检验计数数据,将P<0.05的情况当成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治疗康复患者有17例,治疗显效患者有13例,治疗有效患者有7例,治疗无效患者有 3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27/40),治疗康复患者有8例,治疗显效患者有8例,治疗有效患者有11例,治疗无效患者有13例,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疼痛的产生,也就意味着患者的身体机能正在不断下降,或者出现损伤,慢性疼痛是长期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睡眠情况、食欲、心理等多方面造成严重的困扰,严重时,患者承受不住压力,可能会自寻短见,所以,慢性疼痛对患者的危害还是极大的。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之一,冲击波可以直接抵达人体组织的深部,在人体软组织、细胞和血液当中均会存在大量的微小气泡,气体会因此发生高速膨化,关节软组织粘连情况得到缓解,使患者的疼痛感觉逐渐降低;冲击波含有代谢激活效应,使离子通道发生改变,抑制去极作用,从而缓解疼痛;机械应力可以热处理病灶组织细胞,使毛细血管的微循环得到改善,增加细胞吸氧,从而镇痛[3]。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5%。

综上所述,慢性疼痛通过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因此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超,王迪,周月凌,etal.体外冲击波对慢性疼痛的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60-60.

[2]      廖波,王凤娟,邬韬,etal.体外冲击波辅助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23):2435.

[3]      豆运香,袁佳,冯丹,etal.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西医基础治疗对痛风石疗效的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13):64-65,共2页.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效果
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4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临床对比观察
高频振荡通气等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观察
整体护理措施对肝癌患者行介入手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用药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