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僧人格

2019-10-21杜欣

锦绣·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两面性唐僧

杜欣

摘要:唐僧是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对我国的佛教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的带头人物。《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佛祖的第二弟子金蝉子转世,18岁皈依佛门,对佛家经典不断的理解。造诣极其高。在众僧人中脱颖而出,因而被佛祖选中去西天取经。凭着自己的耐性和悟性,跟自己的徒弟度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从不临阵退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来了真经。为弘扬佛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西游记》中的中心关键人物,唐僧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始终是一个凡人,就像我们一样有两面性,唐僧的性格特征通常是通过他的说话方式或者是行事方式体现出来的。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唐僧也是。就是因為这样,才能给我们呈现出来一个有个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感情的唐僧。虽说唐僧代表了佛家的高尚和善良。但他的性格当中也有一些不值得我们学习的弱点,当然人们对于唐僧的评价大多是从唐僧作为一个凡人而言的,如果抛开这一切,那唐僧在佛法这方面确实是比教称职的人选。所以,对于唐僧这个人,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人们对于他的评价也大多是多元的。

关键词:唐僧;两面性;胆小怕事懦弱;正义善良虔诚;九九八十一难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唐僧作为一个凡人可以去到十万八千里突破九九八十一难把真经取回来呢,第一,唐僧很虔诚,对佛经方面有很大的造化,他为了可以拯救众生,超度亡灵,当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足以说明唐僧他心里装的是天下,不惧怕自己的安危,愿意为了黎明百姓去赌上自己不惜远行。听取君王,顺服君王的旨意,唐太宗大喜并封他为御弟,他胸怀天下,心系众生,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第二点也就是唐僧的身世了,虽说唐僧是个凡人,但他是如来的第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有佛祖还有观音菩萨的庇佑。唐僧肉眼凡胎,光凭自己一个人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大的差事呢,在《西游记》中第十四回唐僧揭下金字贴救出孙悟空,第十九回在高老庄收二徒弟八戒,二十二回在流沙河收负三徒弟沙僧。这三个是徒弟,虽然相貌丑陋,却武功高强。每次都能在唐僧遭遇苦难的时候就自己的师傅脱离苦海。让唐僧死里逃生,遇到凶狠的妖怪。每次都能得到观音和佛祖等天兵天将的帮助。唐僧也具有优秀的领导能力,每次大徒弟孙悟空不听话时,唐僧都会念紧箍咒。不断的折磨,所以三个徒弟被他管教的服服帖帖。也是取经成功的一个必要的保证。

提起唐僧,大家都会想到他很正直很善良也不近女色。具备出家之人的高尚品质。但他在具备这些超人的气质之后,也具有凡人一些局限性。在唐僧还没有收徒弟之时,唐僧骑马西行。山边城,夜登双叉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三藏吓得魂飞魄散,这是唐僧初出长安的第一场苦恼,后来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两界继续前进,遇到妖兽,得太保相救。太保与老虎搏斗,吓得唐僧瘫软在地上。这连着好几次的吓得瘫软在地上,足以表明唐僧的个性胆小懦弱。虚伪怕死,让人觉得他不是一个好榜样,作为金蝉子转世,根本没有一个标杆作用,如果三个徒弟都跟他一样似的那么怕死,那几乎是坐以待毙,根本不用去考虑去取经了,且作者在描述他的性格特征时,采用的也是重复的手法,如写他的弱小无助,胆小畏难,在全文中是通过“纷纷落泪”、“魂飞魄散”这种字眼或者就是他惊得“坐不稳鞍,翻跟头跌下白马”这种方式写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说实话大家如果看过作品或者一系列的电视剧的话可能都有点讨厌唐僧这个人物吧,悟空那么竭尽全力的去救他,凭着对自己师父的衷心,为了他不顾性命的和妖精打打杀杀,唐僧不但不相信悟空,反而一不满意就开始念紧箍咒折磨悟空,足以看出唐僧有时候是好坏不分的凡夫俗子,手无缚鸡之力却只知道抱怨,老是听信八戒的一面之词,多次听信八戒的谗言,从来只觉得自己是对的,全世界就觉得自己是最善良的,却总是把想害自己的人当成无辜的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唐僧三番两次的劝阻悟空,多次念紧箍咒,更过分的是他不要悟空当他的徒弟,写了一个帖子说要休了悟空,有次孙悟空对观音菩萨说:“我弟子舍身拼命,救解他那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夺脆骨,蛟龙背上揭生鳞。只指望归真正果,洗孽除邪。怎知那长老背义忘恩,直断一片善缘。”也确实是这样,唐僧有时就是很自私,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赶走大徒弟悟空以后再次落难之时才想起来曾经大徒弟肯定会救他于水火之中。暴露了他作为人性的弱点,人性的自私也暴露无遗。整个团队都以他为中心,不管什么,我觉得唐僧只是取经路上的一个幌子而己,或者可以说是一个累赘,很多事情都是因为唐僧的各种性格引出来的祸事,遇到事情没有判断力只会在呼救徒弟们,束手无策的他只会喊救命。

在第五十六回的时候,唐僧遇到了强盗。那悟空为了保护唐僧打死了几个强盗,然后又让八戒把那几个强盗埋了。说要给他们念祝荒坟。说怨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把一切都推脱干净。徒弟们为了唐僧的安危着想,他不但不知道感激,悟空为了塔杀了人唐僧还怕血溅到自己的身上,把自己从罪恶中都开脱出来,极其不负责任。其实就事实而论,我觉得徒弟们是好徒弟,而作为师父的唐僧却没有起到该有的带头作用。但是唐僧的善良是确确实实真真切切的,他心善到连一只小虫子都不敢打死。有一次,唐僧读经过后准备休息,却听到门外狂风阵阵。他不觉得有些心惊胆战,却在风处外面有人叫师父,忽抬头,梦中观看门外站着一条汉子,浑身上下水淋淋的,眼中流泪。口里不住地叫师父,那汉子告诉唐僧,他原本是乌鸡国的国王,但是被人陷害。已经死了三年。特地来请求唐僧的徒弟除去那妖怪。

那唐僧善良,就把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徒弟,并请徒弟们替乌鸡国国王来洗掉冤屈。唐僧并不是多管闲事,只是因为他心里善良,遇到这种事情他不会因为耽搁了行程而置之不理,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寇员外真心待唐僧,当唐僧知道寇员外遇害时就要立即回去把金银财宝还给他,并且最终救活了了寇员外

总之,唐僧的人格魅力是《西游记》中所特有的,关于他的人品,从不的角度来看,会得到不同的见解,但是,唐僧向佛的那种恒心,是我们在社会上应该所学习的一种品性。

猜你喜欢

两面性唐僧
八戒跑步
课堂的“生命”在于“活动”
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双重形象
论太宰治《奔跑吧,梅勒斯》中人性的两面性
浅析会计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
惹人喜爱
减肥
西游记
唐僧的私密日记
唐僧拜见如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