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薄弱高中校学生化学学法现状调查及改善措施的探究

2019-10-21年军红刘博昌丁永胜

各界·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法高中化学探究

年军红 刘博昌 丁永胜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即将在全国实施,贫困地区薄弱高中学校迎来了挑战和机遇。如何让该区域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提高学习效率,成为一线化学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实践课题。本课题立足学生学习化学现状,在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通过对本校学生化学学法现状的调研分析,提出改善措施,使学生从入校就转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化学学法,提高学习效率,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关键词:薄弱;高中化学;学法;探究

一、研究背景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新课标提出化学五大核心素养,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校是一所2001年新建的县级普通高中,地处县城西郊乡村,占地125亩,教师241人,校内学生3879名,92%的学生来自于县中西部山区农村,作为农村薄弱高中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思想较为单纯幼稚、认知较为肤浅,教师普遍认为学生难管、难教,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问题,为破解教学难题,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本课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学情教法,调查摸底,整合教师、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多方位的力量,对比数据,总结出农村薄弱高中校学生化学学法的改善措施。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从“贫困地区薄弱校特点”“学习成绩满意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教材教法”等几个方面设计问卷,随机选取600名高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交流访谈、教法分析、学法指导、跟踪评价的研究策略,提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建议,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化学学法。

三、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对象

选取校内高一级6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跟踪研究,升入高二级后520名学生学习理科,80名学习文科,重点研究520名理科学生。

(二)研究的主要步骤

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共设6个维度即学习动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班级环境、教师因素、家庭因素,每个维度设计6-7题,组成了由40道题构成的化学学习调查问卷。课题组发放调查问卷2次,第一次样表总数600份,回收有效样表589份,有效率为98.2%,第二次调查数据是一年后,样表总数520份,回收有效样表516份,有效率99.2%。

2.交流访谈。按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从各个层次的学生中选取共60名学生进行访谈,重点从初中形成的化学基础,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学习的困惑三个方面展开。

3.教法分析。对平行班化学教师教学成绩的相对提高进行跟踪分析,对相对提高最高最低的教师从教育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实验开展等方面在备课组上进行研讨,提出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并给予改进建议,利用学校管理平台进行监控,利用教研组活动促进整改。

4.学法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研究制定化学学法指导方案,通过教研组会议集体讨论完善,教师在教学中,边实践、边评价、边修改。

5.跟踪评估。对选定的600名研究对象建立化学学情跟踪表、化学成绩跟踪表,学情跟踪表从教师观察、作业完成情况、自本反思三个方面考察,成绩跟踪表针对月考、中考、期末成绩从年级名次和分数的提升两个方面对比。

四、研究结论

(一)学法现状

1.化学基础薄弱。近年来,随着本县重点高中招生人数的增加,本校学生各学科学习基础明显下滑,中考录取分数线及各学科均分逐年下降,大多数学生化学基础差,主要体现在对化学式、方程式不能规范书写,实验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2.学习兴趣不浓。问卷调查显示,本校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浓厚的占21.3%,有一定兴趣的占38.5%,不感兴趣的占21.2%,讨厌化学的占19%,说明40.2%的学生对化学学习存在厌学情绪,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制约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3.学习方法单一。教师长期受教学理念及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自主能动性得不到提升和发展。事实上,对于现有生源而言,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增加知识贮备。

4.学科特点逊色。经过对学生实验考查及问卷分析,笔者发现有75%的学生操作技能不过关,有近30%左右的学生连铁夹、试管夹及导气管都不会正确使用。这一方面与教师过于强调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而忽略学生实验操作的训练有关;也与教师或实验员包办实验以及合作实验中部分学生难有独立操作的机会有关。

(二)改善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对化学“爱”的火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保护、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化学的心理,通过成功激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上课前应精心设计内容,力求把课上得生动,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端正学生学习化学的思想和态度,唤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注意。

2.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促进教学有序推进。农村高中学生化学基础薄弱是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夯实基础有利于高中教学的开展。为此本校每年高开学前两周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一是对初中部分概念进一步强化,如化合价、物质分类、基本反应等。二是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在教学上多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三是做好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如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等。

3.教师要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营造和谐、上进、富有朝气的课堂气氛;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

4.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情况,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被充分调动,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5.加强化学实验,增强学生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作为化学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把实验作为学生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动机的途径。

五、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本校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为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化学学法,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研究总结出一了套具有该区域特色的化学学法。本课题对于本校可持续发展影响意义深远,2018年全县优质课竞赛中本校化学科教师2人荣获一等奖,3人荣获二等奖;在第34届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6名学生获得省市奖励,4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在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全县联考中本校化学相对提高成绩为全县最高,学校高考二本上线人数从2015年的34人增加到2019年的373人。

【本课题是甘肃省教科所“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955)】

【参考文献】

[1]刘博昌.新课程背景下农村薄弱高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网络导报,2012(41):6.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234-240.

猜你喜欢

学法高中化学探究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设问引导探究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