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想过,星辰大海(创作谈)

2019-10-21张强

青海湖 2019年5期
关键词:颁奖礼选题作家

张强

想起第一次因为文学而悸动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场景是大连傍晚的大雾,大雾是从海上吹来的,浓烈而稠密,能见度不到10米。我一个人往大学的大礼堂赶去,大礼堂里正在举行第五届“黑白意向”征文大赛颁奖礼,那是我们大学最大的文学比赛,一等奖可以获得奖金1000元还可以获得校级荣誉。我是提前收到了获奖短信,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赶去的。

颁奖礼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从最初的小奖到最后的大奖,我就像是踩在钢丝绳上度过悬崖一样紧张,以为自己能抵达辉煌的彼岸。可是一直到最后,我都没有听见自己的名字。原来那获奖短信只是为了增加观众而编的谎言,从礼堂出来的时候,大雾还没散去,雾气沾湿我的衣领,有些凉,心里更凉。

之后的一年,我读了很多书,试着写了很多文章,因为不得要领,一直在文学写作门口徘徊。得益于网络信息的发达,我那时的很多习作在网络上发表,得到了网站编辑的赏识与鼓励,在坚持之下终于摸到了文学的门槛。在当时的网站上成为了签约作家,说是签约作家不过是有了一些虚拟特权,但是满足了年少的我的虚荣心。

我准备了满满一年去参加第六届“黑白意向”征文大赛,一口气投去七八篇稿件,照例在颁奖礼前收到了谎言般的短信,我因为上一次的经验所以把心态放平和参加了颁奖礼。那应该是我记忆里最为辉煌的颁奖礼了,从小奖项一路都有我的名字,一直到了最后的一等奖都是我的名字。我上台领了奖,没想到台下还坐着我的大学同学,他们见我上台,都兴奋地站起来朝我挥手。

那是文学第一次带给我荣耀的感觉。

文学,是条苦路。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事情。年少时候的我,误把倾诉当做创作,误把牢骚当做哲理,写了很多无病呻吟的文字。直到现在,年满30岁的我才意识到文学的博大与深邃,那是一片巨大的汪洋,站得远觉得不过是个海子,慢慢接近后才意识到居然如此广博。从以前的真的一无所知的无知者到如今懂了一些才觉无知的无知者,前者是无畏的鲁莽,后者是畏惧的自谨。

因我是从网络上发表作品起步,所以真正进入文学的圈子以来,一直被人误以为是网络作家。当然,这里说的网络作家是真正以网络为发表载体的作家们,后来我基本都是在纸媒写作,严格意义来说并不是网络作家了。

从2011年出版第一本书算起,我在文学这条路上已经摸爬滚打8年了,相比于文坛的前辈们还很短,中间因为沉溺于一段并不顺利的感情,暂停了将近3年的写作,所以真正写作的时间不过5年,因为时间短暂的缘故,所以我一直把自己定义为文学新人,这种新人的心态可以放下一切去学习去请教。

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尤其是阅读大师们与前辈们的作品的时候,心里总有个声音在说,你达不到这种水平,很可能一生也无法达到。那种挫败感常常将我击倒,长时间不敢写一个字。但是创作的冲动又在作祟,所以后来当这个声音变得微弱了,便又有另一个声音在说,再试试吧,虽然不能达到那种水平,但是只要努力,无限度地去接近也是可以的。

在挫败与自我鼓励交替间,跌跌撞撞写下了一些东西。时代发展的步伐是从走路到了疾跑,这种速度不仅仅带动了生活的改变,更是连安静的文学也被带动。文学不再被少数人掌握,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读者群也在无限度扩大,所以不可避免地文学进入市场化。我在最初写作的时候,写的大部分都是命题作文,简而言之就是出版公司与出版社经过前期市场调研选定选题,然后交给我去写作。

这种选题大部分是市场热的,比如我写过的仓央嘉措。选题是既定的,在写作过程中只能另辟蹊径尽量在限定范围内写自己想要写的东西。这种戴着脚铐的创作是痛苦的,但是长远来看又是有益的,至少能不断打磨自己,精进自己的笔力。

写作者无论是哪种文学形式,最终需要的都是认可。纯文学也好、市场文学也好、网络文学也好,都是需要认可的,只是认可的读者不一样。在最初的写作得到认可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开始写作自己的东西,想来,这也是个过程。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模仿是第一步,其次才能进入自己的创作。市场化的写作只是把模仿这个步骤更加明晰罢了。

文学是孤独的。在参与文学的举动中,阅读与写作都是个人化的,不需要参与社交活动。这是我所理解的第一层的孤独。这种孤独,无形之中会摒弃掉很多社交活动,时间久了就会改变性格,变得不爱社交,喜欢安静,喜欢独处。其次,文学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被束之高阁的,普通人看得见但是摸不到,他们觉得文学是神秘的,是不可理解的。这是我所理解的第二层的孤独。这种孤独,导致很多人的不理解,从小的来说,当自己为小说中的人物喜怒哀伤的时候,别人只觉不可理喻。文学的孤独又体现在写作中,一个人像是借由一根绳索不断潜入未知的深海中,不断受挫,不断前进,不断怀疑,旁人根本不能帮助自己一丝一毫。

如今,我知道文学是苦的,是孤独的,又是有着极少荣誉感的。但是我还是想要走下去。在最初谈及梦想的年代,我曾想过去做医生、去做侦探、去做天文学家,梦想的反复变化让我无措,后来在写下第一篇能称为文字的东西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原来一直想做的是作家。

因为唯有这个职业,可以实现我曾经的所有梦想。我可以依靠文字,探索世界与人心的每一个角落。

生活的面貌是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在越来越看清生活面貌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父母的衰老,疾病的可怕,感情的失败,甚至是亲人的离世。我无数次独自走在路上,对于这面目可憎的生活失去信心。如果是夜里,我会抬起头看看天空,西北的天空可以看见很多星辰,运气好的时候甚至能看见跨越天际的银河,那时候,我会握紧手掌,想想即便失去了一切,我还有一个如星璀璨的梦想,那个梦想关于文学。

文学啊,是弱小的,它不能给我荣耀,不能给我想要的物质丰盛,不能给我一丝权力。可是它又是强大的,在万事皆苦皆无常的时候,唯独有它能带来一丝慰藉。

前些日子与父亲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起因是我买了一些自己写的书要送给朋友,在家拆快递的时候,父亲看见是我自己的书,因为不理解带着嘲讽的口气说:“你看看,你写书是为了啥,天天自己买书送人。”那一刻,我愤怒到了极致,跟他争吵了一整个晚上,那个晚上喊得我嗓子都几乎沙哑。

后来,跟父亲和解,父亲在午饭的时候给我道了歉,平淡地问我:“你喜歡写东西是为啥?”

我放下碗筷回答:“因为,我想过,星辰大海。”

我知道,这句话父亲无法理解,因为那并不是给父亲的答案,而是我给自己的。

猜你喜欢

颁奖礼选题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新年刊
我和我的“作家梦”
选题有误
第88届奥斯卡颁奖礼闪亮时刻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