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对生种子栽培机械化技术及配套机具
2019-10-21李大燕
李大燕
摘 要:在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规模化、机械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机械化播种,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生产的整体效率和产量,保证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对玉米对生种子栽培机械化技术以及配套机具进行详细介绍,全面提高玉米栽培效率,迅速扩大玉米播种面积,促进玉米对生种子高效栽培技术的快速推广。
关键词:玉米;对生种子;栽培机械化技术;配套机具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165-01 中图分类号: S233.73 文献标志码: A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苗壮、苗齐,必须要运用现代化机具进行生产。通过开展玉米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利用玉米播种机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填土等一系列工序,有效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玉米种植作业效率,播种质量更好、出苗更整齐,大幅度节约种植成本。
1 对生玉米种子双株定向栽培的主要方法
对生玉米种子双株定向栽培主要通过改进种子和栽培方式等措施,有效提高玉米生长因子的协调性,确保合理密植。
运用对生玉米种子栽培技术能够进行双株定向栽培,每一个穴都能够形成双生双株,其种植密度显著增加20%~30%,每667 m2产量提高15%~20%。对生玉米双株定向栽培技术,主要就是通过在正常玉米播种基础上增加株距,每一个穴种植对生种子。通过这样的方法确保对生双株玉米同步生长发育,尽可能减少以大压小、以强欺弱的问题,确保玉米产量成倍提升。
对生种子栽培机械化技术不仅能够全面增强玉米种植的密度,合理调控玉米叶片的生长方向,确保玉米生长发育得到良好调节,充分协调水、肥等资源,确保玉米种子快速生长发育。在整片玉米地中,通风、透光性良好,有助于后期的除草施肥管理[1]。
在对生玉米种子栽培过程中,必须选择光、热、水资源丰富的区域,保证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1%以上。区域降水量应超过370 mm,日照时数超过800 h,日均气温在20 ℃以上,在整地时应该做到秋翻或者秋深松,保证耕深在20~23 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即可。
在播种时应合理选用自交系为母本的杂交品种,例如丹玉39、丹玉69。在种子播种前要进行拌药处理。玉米果穗对生种子含水量应在14%左右确保出芽率达90%。在种子拌药完成后应该晒种2~3 d,确保种子发育成熟,提高种子的生长活性。
在每年的4月20日—5月1日之间播种,播种时可以利用双粒种子专用播种机播种,每穴播种1对种子,土壤墒情充足時,播种深度应该在3~5 cm,如果土壤墒情较差,则播种深度应在5~6 cm,保证播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在播种完成后应该进行化学除草,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合理混用或者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的负交互抗性药物,能够有效克服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2]。
2 双株定向栽培技术配套机具简介
2.1 玉米脱粒机
为了能够保障玉米收获的总体效果,增强玉米种子处理加工效率,必须要积极针对对生玉米种子加工机具进行全面改进与研发,通过利用内脱式玉米脱粒机完成对生玉米种子的首次脱离。经过试验研究证明,对生玉米种子脱粒机能够完全胜任种子脱离的任务,工作效率非常高。
2.2 对生玉米种子播种机
对生玉米种子双株定向栽培技术,由于播种流程比较复杂,必须要通过机械化播种的方式,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
通过改进传统的玉米播种机,满足对生玉米种子播种的需要,在原有的排粒机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已经形成了整机设计设置与试验,能够有效提高对生玉米种子的播种质量。
通过对生玉米种子脱粒机和播种机的共同应用,能够为大面积机械化对生玉米播种提供重要的机械支持。随着未来农机具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玉米高效栽培技术的不断推广,未来我国的玉米对生种子栽培必然会显著增强。
2.3 玉米联合收获机
在进行出车前,需对拖拉机进行保养,做好拖垃机的技术维护,保证拖拉机性能稳定,提升拖拉机的工作效率。具体操作是将拖拉机处于空挡位置,查看收获机的动力,及时排查故障,同时要求拥有丰富田间作业经验人员对玉米联合机进行操控。
3 对生玉米播种机主要工作部件
3.1 播种器
播种器能够直接影响播种机的工作效率,最常见的播种器以内轮式、离心式等多种类型为主。对于对生玉米播种机的要求为排总量均匀稳定,不伤种子,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要确保使用播种器适用范围广泛,能够方便调节,具有可靠性、安全性的特点。
3.2 排肥器
排肥器是直接决定施肥作业的质量部件,目前最常见的排肥器以螺旋式外槽轮式为主。对于对生玉米播种机的排肥器要求为排肥稳定,不受地理环境影响,排肥量安全可靠、可以准确调节,箱体具有耐化学腐蚀的性质。
3.3 开沟器
开沟器的开沟质量对播种质量和种子发芽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在开沟器研发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开沟平直、沟浅一致、沟底松软平整。在种子导入之后,要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沟内部,要有一定的附土功能,具有工作可靠、不堵塞的特点,工作阻力尽量减小,降低体力消耗。
参考文献:
[ 1 ] 章惠全,李伟红,谢琼,等.5TN-1型玉米对生种子脱粒机的设计[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5):40,41.
[ 2 ] 聂影.玉米对生种子脱粒机和播种机设计研究初见成效[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6(4):45.
(收稿日期:201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