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受潮故障分析
2019-10-21李伟峰
李伟峰
摘 要 对一起主变进水受潮引起的故障进行分析,并给出整改意见。
关键词 变压器;受潮;故障
引言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担负着电压变换、电能传输和终端分配的作用。变压器套管是变压器箱外的主要绝缘装置,主要用于固定引线及提供绝缘支撑,运行中长期承受工作电压和电流, 同时还要承受各种过电压及短路冲击电流。1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套管类型主要有:油纸电容式套管、胶纸电容式套管、环氧浸渍纸熬过、气体套管。对于油纸电容式套管常见的故障有油色谱超标、受潮、渗漏油等问题。下面对一起我局2018年发生的某220kV主变故障进行分析。
1现场情况
2018年9月22日14时55分15秒,中山某220kV主变差动保护动作,跳开三侧开关,轻瓦斯发信,重瓦斯动作。备自投动作,无负荷损失。220kV 1M、2M母線并列运行,母联开关2012运行;110kV1-5M与2-6M母线并列运行,#1分段开关1015处于合闸位置,#2分段开关1026处于合闸位置,#1母联开关1012热备用、#2母联开关1056运行。
2试验分析
2.1 绝缘电阻试验
对主变进行绕组连同套管绝缘电阻试验,数据如表1所示。按照南网《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的要求,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明显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试验的70%。本次试验数据与上次数据相比明显偏低。
2.2 绕组变形试验
采用频响法进行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并与上次测试曲线相比较,低压绕组C相在高频段与上次试验波形不吻合,存在明显差异,绕组存在变形[1]。测试结果及历史数据如图1、2 所示。
2.3 变压器油色谱试验
对主变本体油进行色谱试验,油中溶解乙炔(C2H2)含量超注意值,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三比值故障代码为1,0,2,故障类型判断为电弧放电[2]。
3设备检查
3.1 变压器现场检查
主变排油后,打开油箱上部检修孔发现:高压B相调压线圈上端部出头引线绝缘包裹崩开,靠近铁轭一侧的包裹绝缘纸发黑,调压线圈出头引线间存在匝间放电现象。
3.2 套管现场检查
拆除B相套管过程中,翘开顶套后可见大量油水混合物漏出,顶套内部存在明显锈蚀及水痕。进一步检查套管顶套内的密封圈,发现密封圈与顶套开孔基本平齐,密封圈已变形(图3),且没有弹性。
高压、中压侧套管采用穿缆式结构,其顶部密封结构如图4所示。通过顶套盖?、顶套?与引线接头⑩之间的两道O型密封胶圈④实现轴向密封。
3.3 主变吊芯检查
返厂吊芯检查发现,高压B相调压线圈上端部出头引线位置有绝缘纸碳化痕迹,调压线圈与外部中压线圈之间的围屏上存在疑似水痕,其位置靠近调压线圈引出线。
拆除调压线圈引出线两侧绝缘隔板,可见调压线圈引出线第4和第6分接间发生绝缘击穿(图5),并裸出铜导线,与击穿点对应的绝缘隔板位置可见明显灼烧碳化痕迹。
4原因分析
高压B相调压线圈出头引线间绝缘击穿是主变故障跳闸的直接原因。高压套管头部密封不良、水分进入主变内部,引起调压线圈出头引线绝缘裕度下降,是导致主变故障跳闸的根本原因。
故障发生和发展过程为:高压套管为穿缆式结构,套管头部存在密封不良,进水受潮[3],水分沿着引线进入主变内部,由于高压引线与调压线圈出头引线间距离较近,且高压引线向调压线圈出头引线位置呈一定倾斜角度,水分落至调压线圈出头引线,致使调压线圈出头引线绝缘受潮,引发匝间短路故障发生,导致主变故障跳闸。
高压套管头部进水的原因为:套管在长期运行中,密封胶圈受高温、电磁作用发生老化变形,引起轴向密封不良,潮气入侵套管头部,套管引线受台风作用发生摆动,导致水分沿着套管电缆头进入套管顶套乃至主变内部。
5建议
该缺陷涉及设备结构,建议厂家对套管顶部密封结构进行改造。
参考文献
[1] 周健科.变压器绕组频率响应测试方法研究[J].变压器,2019, 56(4):63-68.
[2] 亓秋波,张瑞强,李嫱.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含量突增故障诊断探讨[J]. 机电信息,2019,(27):78-79.
[3] 贾辉,贾勇,王志勇.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绝缘受潮故障分析和处理[J]. 吉林电力,2009,(2):4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