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设备维修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10-21杨胜学胡毅
杨胜学?胡毅
摘 要 随着机载机载设备复杂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维修作为设备不不开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与飞机作战能力、战备完好性都有直接的关系,甚至会影响一场战争的胜利。本文从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战斗力等几个方面对维修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影响维修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对后续飞机维修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维修;安全性;战斗力;效率
引言
维修作为解决装备使用中出现故障问题的基本办法,在装备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技术的发展对各种军事活动和人们生活产生了显著而深远的影响,产品复杂性的提升、技术含量的提高、提成本费用的更加昂贵,使得维修工作以及相应的维修质量与效率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
1维修重要性分析
1.1 维修是保证装备正常与安全运行的基本手段
早期对电子设备故障原因的统计分析表明,操作与维修方面的原因占到设备故障的30%。在国民经济和军事应用的各个领域,大量事实也充分反映,由于维修不当造成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发过很多安全性问题。正因为认识到维修对装备安全使用的重要性,像民用航空这一类关乎社会公共安全利益的运载器对产品的维修都提出了严格的管理与适航取证要求。尤其,随着现代装备高技术综合、高精密装配、高强度使用,解决好维修问题对装备的正常与安全运行变得更为突出与急迫。
1.2 维修是提高装备经济性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武器装备的研制使用实践中,统计数据显示,装备后续使用与维修所花去的使用与保障费用惊人的庞大。国外空军装备使用保障费用占装备寿命周期费用的50%~70%,用于维修的人力占其在役人数的1/3。根据公开的美国空军历年的费用支出数据分析表明,使用维修费用占使用保障费用1/2左右[1]。现代维修实践也认识到,维修对环境保护作用日益突出。由于产品大重的便用,伴随维修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资源消耗。如不能科学地处理这些废弃物和合理地利用资源,将导致对环境的损害和资源的浪费。
重视维修技术研究,以及设计有利于快速、经济、绿色维修的产品对装备经济、持续的使用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1.3 维修是形成装备战斗力和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对于军事装备而言,装备维修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环节。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美军大力开展战场抢修支持地面作战,装备维修成为保持和恢复部队战斗力的主要力量。战争时期,现代战争的准备与进程大大加快,作战的空间和时间大大压缩,将更加依赖有效的维修保障实现武器装备“战斗力再生”,以保证持续形成战斗力[2]。和平年代,必须通过维修保障来保持装备良好的战备完好率,保证部队训练、执勤和战备的需要。
多方面的事实充分证明,无论从装备的使用效能、经济性还有安全性等角度看,装备的维修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维修管理与实施已成为现代装备运行中必须认真面对与高度重视的问题。与之相呼应,如何有效提高装备维修的质量、效率已成为装备使用和研制中关注的重要问题。
2维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是实现维修目的、提升装备效能的重要保证。分析梳理清楚影响装备维修质量、效率的因素,对症下药是切实解决提升维修能力的正确方针。归纳起来,影响维修质量与效率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维修的技术。维修技术决定了采用何种有效技术手段去检査诊断故障,以及什么样的合理修理工艺去修理出现问题的产品,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维修质量。
(2)维修的人员及技能。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修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完成影响很大。
(3)维修的器具材料。维修中使用的工具、仪器,以及维修器材质量是保证维修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4)维修的程序。维修的规章、规程等程序、步骤要求对合理有序地开展产品维修活动,保证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产品维修意义重大。
(5)维修的环境。实施维修活动场地环境到维修人员的心理、生理适应性,同时环境条件也可能影响产品的装配质量与产品品质。
(6)维修的管理。维修项目的规划、维修实施的组织、维修过程的控制等维修管理工作对保证维修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维修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具有关键作用。
(7)维修产品的固有特性。作为维修对象的产品本身所固有的设计特性,如安装布局结构、尺寸形状质量、功能实现技术、故障检测等,都直接影响到维修中检测诊断、拆装更换、调整测试的方便快捷,以及对工具等的需要。
在具体的装备维修实践中,如飞机装备通过增设必要的维修口盖,实现方便修理与检查工作的开展;安装连接选用不同规格连接头或设置标示,避免維修中可能发生的差错;设备布局采用分舱布局,实现更好的可达性;部分计算机采用无螺钉设计,实现更简便的操作。
因此,正确解决维修质量与效率的关键,首要的应是抓住装备设计这一环节,其次才是装备投入使用后维修训练、管理或其他操作环节,把投入使用后发现的维修性问题通过正确的途径快速有效的反映给设计人员,有设计人员做出合理的更改,建立有效的问题反馈途径,以实现维修性问题不断完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学楚.现代维修理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77.
[2] 潘吉安.可靠性维修性可用性评估手册军用飞机型号发展工程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93.
作者简介
杨胜学,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通用质量特性。
胡毅,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通用质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