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
2019-10-21周禹富龙本汉
周禹富 龙本汉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分析两组不同时间NHIS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4h、治疗后14d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HISS评分分别为7.33±1.83分、5.65±1.0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十分显著,而经多因素分析可见,治疗前NHISS评分以及具有心房颤动病史等为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108-02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故此选择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必要[1-2]。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 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病人,分组原则为“随机方式”,分为25例观察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25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14、11例;年龄值在40岁至80岁,平均为(60.56±1.09)岁。
对照组25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15、10例;年龄值在41岁至80岁,中位为(60.89±1.43)岁。
将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用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可比性成立。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實施常规治疗,给予其200mg阿司匹林,每日一次,共治疗14天。
1.2.2观察组方法
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一分钟推注10%剂量,剩余90%剂量采用静脉输液泵在一小时内持续静脉滴注,待24小时后经头颅CT确定无出血后,给予其与对照组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3]。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NHIS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检验指标中不同时间NHIS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存在差异,用P<0.05表示;数据无差异,用P>0.05表示,上述数据均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
2 结果
2.1对比2组不同时间NHISS评分
治疗前,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HISS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4h、治疗后14d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HISS评分分别为7.33±1.83分、5.65±1.0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分析静脉溶栓后HT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从表3可见,治疗前NHISS评分、心房颤动病史为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危重疾病,临床通常给予其静脉溶栓治疗,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远期疗效,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4]。阿替普酶为一种新型药物,其能够使纤溶酶原得以激活,快速溶解血栓,从而对缺血半暗带进行及时挽救。
研究显示,脑卒中的疾病程度通常随着年龄而增加,特别对于年龄大于等于80岁人群,其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但根据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患者年龄与静脉溶栓后HT的发生并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治疗前NHISS评分、心房颤动病史具有密切关联[5]。故此,在给予患者溶栓治疗时,不仅需考虑其年龄因素,同时需对其有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以及疾病程度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因年龄决定溶栓治疗的盲目性。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24h、治疗后14d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HISS评分分别为7.33±1.83分、5.65±1.0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十分显著,而经多因素分析可见,治疗前NHISS评分以及具有心房颤动病史等为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鲁文先,苏毅鹏,陈金波.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出血性转化影响因素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1):29-33.
[2] 尚俊英,李雪峰,赵虹,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7):1009-1012.
[3] 刘春梅,周俊山,施洪超,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8, v.25(3):40-44.
[4] 佚名.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8,24(10):22-26.
[5] 佚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8,45(3):27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