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

2019-10-21肖亮

种子科技 2019年16期

肖亮

摘   要:刺五加是一种落叶灌木,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调节机体紊乱和抵抗疲劳,在市场中的需求量较大。从刺五加的生态特性、种子处理、田间管理、采收几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刺五加的高产栽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策略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075-01       中图分类号: S793.9       文献标志码: B

刺五加具有食用價值、药用价值以及保健价值,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因此提升了刺五加的市场需求量,单纯依靠野生挖掘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不断提高刺五加的产量。

1   刺五加生态特征

刺五加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对气候没有过高的要求,适合生长在温带地区,温度在10~35℃的环境下都可以种植。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地区进行种植,有利于促进刺五加的快速生长。同时刺五加还具有不易发生病虫害、成活率高的特性[1]。

2   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

2.1   选种播种

2.1.1   选种

根据刺五加的生态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种,可以为刺五加栽培效果提供重要保障。一般情况下,刺五加果实的成熟期在9月份,此时虽然果实已经成熟,但是种胚发育还不够成熟,需要再经过一个夏季、一个冬季之后才能萌发。采摘时,应选择成熟变黑的果实,采摘后,经过及时的揉搓、水洗漂出种子。对于当年的种子,在处理时应严格控制温度,并运用隔年种子处理方法,促进提升种子出苗率。

2.1.2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将野生果实放在水中浸泡1~2 d,通过对果实揉搓去掉皮肉后漂洗捞出。然后将湿细沙均匀拌入种子中,注意控制掺入细沙的重量,一般为种子重量的2~4倍,同时掺入细沙的湿度还应满足手握成团、松开即散的要求。接着将拌好的种子放在木箱中或者编织袋中,放置于温度20 ℃的环境中进行催芽。催芽期间,要定期检查湿度。90 d后,当50%以上的种子出现裂口时改变温度环境,将其放入0~3 ℃的环境中。

2.1.3   播种

在播种之前,应保证土层深厚且土质肥沃,同时将腐熟的农家肥施入到土壤当中。①进行翻耕、耙细、平整、做床,完成之后浇足底水;②采用条播进行播种,播种后及时覆土,覆土厚度控制在2 cm,同时覆盖稻草或松针,为了保持苗床湿润还需要浇透水;③注意在种子裂口率达到75%时再进行播种。

2.2   扦插繁殖

由于刺五加种子繁殖难度较大,因此也可以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主要包括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2种方法。

2.2.1   硬枝扦插

硬枝扦插应选择生长旺盛、强壮的,修剪成10 cm左右有2~5个芽眼的枝条,之后采用150 mg/kg生根剂对枝条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为4~6 h,浸泡结束后,将枝条插入到苗床内。控制好湿度和温度,并进行保湿覆盖[2]。

2.2.2   嫩枝扦插

嫩枝扦插应选择当年的半木质化嫩枝,对枝条进行修剪,枝条长约为10 cm,可留一片复叶,然后插入到苗床上,搭建遮阳网和适时浇水,以保持苗床的温度和湿度。也可以在大棚中按照合适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扦插,并注意扦插的角度和深度,提高扦插的成活率。

2.2.3   分株繁殖

由于刺五加的根系较为发达向四周延伸,从而会在其周围长出一些幼株。可在早春季节及时将这些分株挖出后进行挖穴定植,行距为1 m×2 m。分株繁殖方法的优势在于生长快以及成活率高。

2.3   田间管理

为了保证刺五加栽培效果,还应注重刺五加的田间管理。对于采用种子繁殖方法的刺五加,应在种子出苗后做好间苗工作,并将田间的杂草清除干净。在幼苗期间注意对幼苗进行遮挡,直到小苗木质化以后撤去遮挡。同时在移栽后,还要根据田间情况进行松土除草、浇水、追肥等田间管理,以满足刺五加的生长需求。

应对每株生长2年的刺五加进行施肥,施入过磷酸钙30 kg。对霜霉病、叶斑病等刺五加常见病害,可以采用代森锰锌、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虫害可以采用的辛硫磷等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良好。

2.4   采收

人工栽培的刺五加采收时间在3~4年后,对于实生苗,采收时间则会更长。一般情况下,8—9月为果实成熟期,采收后要去除其中的杂质以及枝梗,然后用麻袋将果实装起来,在合适的环境下储存。如需保留种子,要对种子进行浸泡、揉搓、洗净、晾干等处理。生长3年后,采取合理的方法将刺五加的根挖出进行售卖。一般情况下,于秋季在距主根20 cm的两个侧面进行挖根,侧根根茎应在1 cm以上,挖根以后进行洗净、剥皮、晒干等处理,将根茎切断为30~40 cm进行晾晒,晒干后捆绑保存[3]。

总之,刺五加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提高了刺五加的市场需求量,急需科学合理地应用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刺五加的产量。

参考文献:

[ 1 ] 王娇,葛茂苑,孙丽娜.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22):91-92.

[ 2 ] 李海山.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86.

[ 3 ] 叶子.刺五加人工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2(12):28-29.

(收稿日期: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