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早熟籼稻滇屯502提纯复壮技术

2019-10-21钟露平钟光跃吕建群陈辉志董友非高云洪

种子科技 2019年16期

钟露平 钟光跃 吕建群 陈辉志 董友非 高云洪

摘   要:滇屯502在生产过程中多年留种,导致品种退化、米质下降、产量降低、抗病性减弱。在贵州遵义地区,通过多年的研究与试验,改良了“三年三圃”提纯复壮方法,建立了一套滇屯502的提纯复壮技术,并提出“一年繁殖多年使用”的原种繁殖观点。

关键词:中早熟籼稻;滇屯502;提纯复壮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052-01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滇屯502又名滇籼12号,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与个旧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出的中早熟籼稻软米常规稻品种[1],贵州省于2004年引进,并开始推广种植。滇屯502在遵义地区全生育期148 d,株高113 cm,穗长30 cm,每穗总粒数133 粒,结实率88%,千粒重32 g,有效穗数200万穗/hm2,株型紧凑,米粒细长,稻谷长宽比为3.1,抗稻瘟病,稍感纹枯病,产量常年保持在6.5~7.5 t/hm2。其米饭质地柔软、香味浓郁,深受人们喜爱。

近年来,以滇屯502等为代表的优质常规稻品种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提高,而现在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稻品种米质偏低。第二,现代农业土地流转集中,逐渐出现一批以中高档大米产品为依托的农场主和米业公司,对稻米品种要求极高。然而,留种年限过长、机械混杂、自然异交混杂[2]、基因突变、环境影响等诸多原因会引起品种退化,导致稻米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抗病性减弱。优质常规稻的提纯复壮能恢复品种原有的生活力[3],是保持其优良种性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笔者于遵义市池坪乡贵州山至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种植滇屯502多年,结合品种性状特征改良了“三年三圃”提纯复壮技术,以供生产技术人员参考。

1   选择圃

选择圃要求具有良好的隔离条件,空间隔离需要与其他水稻品种相距500 m以上,时间隔离需要与其他水稻品种开花期相隔25 d以上。田块要求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偏下,尽量选择上年种植滇屯502或没有种过水稻的田块,杜绝落田谷[4]。田块肥力均匀,才能使单株在同一水平利于选择。单粒栽插,在始穗期前,要仔细观察滇屯502的主要特征特性,如生育期、株高、株型、穗粒形状等,对比进行去杂,杂株应尽可能抢在始穗前完全清除[5],避免杂株花粉散播。单株应选择株高和抽穗时间居中且在田块中部的株系,主要选择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株叶紧凑、主穗和分蘗穗成熟期一致、无病虫害、无倒伏的单株,最后选择150个单株,单株全收,单收单晒,并编号。

2   穗行圃

穗行圃田块要求同选择圃,将上年选好的单株编号,取200粒,单播、单插,注意不要混杂。每个编号栽插1行,每10行栽插原种作对照,株行距20 cm×15 cm。在苗期选择长势强壮、根系发达的株行;在分蘖期选择分蘖力强、分蘖早的株行;在抽穗期选择抽穗整齐、熟期适中的株行;在成熟期选择穗长均匀、结实率高的株行。若发现某穗行有分离现象或有异型植株,则该穗行全部淘汰。每行单收全收,收获以后对各穗行进行考种,选择丰产性好的穗行。经多次选择,最终选定50行左右,单独晾晒,分开保存。同时可以按编号淘汰第1年的株系,选中株系种子放于-4 ℃冰箱保存。

3   株系圃

株系圃需要的面积较大,可适当缩小每株系的面积,但每株系种植面积不能小于200 m2,田块要求同穗行圃。上年收获的50行种子按当地的种植方式种植,不再需要单穗种植,但株系间单独播种,不能混杂。同时栽插一定面积的原品种作对照,各株系在施肥和田间管理上力求一致[6]。整个生育期间都要注意观察各株系的表现,对生长不整齐、有杂株的株系,整株系淘汰。选中株系均需田间去杂,每株系收割10 m2单收单晒,收获后进行考种,产量高者入选。中选株系掌握在35株系左右,株系太少不利于种内杂交,原品种优良性状容易丢失。每株系各留种100 g,存放于冰箱,可多年保存,以备来年绝收无种时用。选中后的株系混种,即可作为原种使用。

提纯后的种子能保持和提高滇屯502的优良性状及增产能力。提纯后需建立优质种子繁殖圃,繁殖圃的种子用于供应水稻大田生产,不能在大田生产中留种。常规稻的提纯复壮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不是全种全收,否则原品种的优良基因肯定会丢失,所以尽量减少提纯复壮次数。如果确实需要再次提纯复壮,可以使用冰箱里第一年选择出来的穗行,进行扩繁后混种。滇屯502储藏性能优良,可一年繁殖后放冰柜多年使用,以减少繁殖代数,减缓品种退化速度。

参考文献:

[ 1 ] 赵云,简玉繁.优质籼稻“滇屯502”及其高产栽培[J].云南农业科技,2011(3):57-59.

[ 2 ] 王传富,严志,韦成贵,等.常规水稻品种的提纯复壮[J].现代农业科技,2007(8):81-83.

[ 3 ] 陶志高.提纯复壮的局限性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J].种子世界,1987(6):12-13.

[ 4 ] 钟光跃,兰发盛,吕建群,等.优质水稻不育系川106A高产繁殖技术[J].种子,2017,36(10):126-128.

[ 5 ] 钟光跃,兰发盛,王小波,等.优质杂交水稻川优6203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15(5):20-21.

[ 6 ] 韦民航,周小河,方勇,等.常规稻品种亚航金占及其栽培提纯复壮技术[J].中国种业,2014(11):62-63.

(收稿日期: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