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花黄精的种茎选择及栽培试验分析

2019-10-21蒙琳

种子科技 2019年16期

蒙琳

摘   要:多花黄精的种茎优选对人工栽培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结合林下种植环境对多花黄精的生长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选择优良种茎栽培,多花黄精生长快、根茎鲜重高、含糖量高。

关键词:多花黄精;种茎选择;栽培试验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6-0031-01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志码: B

黄精是我国重要的草本药用植物。中医药典载明,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和补肾等功效。黄精药食同源,是传统的补益养生佳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黄精的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得到普遍认同和重视,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导致价格逐年上涨。由于近年来野生黄精被过度采挖,造成产量逐渐降低,野生黄精资源趋于枯竭。为了缓解供需矛盾,人工种植黄精势在必行。略阳县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精种植,并组织开展了黄精栽培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试验地概况

略阳县位于秦岭南麓,属于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860 ㎜,年平均气温13.2 ℃[1]。当地野生黄精分布广泛且品质上乘,是黄精的优生区。本试验场地位于略阳县五龙洞镇中川坝村境内,该处海拔980 m,青冈林地,坡度较缓,土壤为粗骨性砂石土,种植面积共8万 m2,2016年11月上旬至中旬播种,试验期为3年[2]。

2   试验方法

2.1   黄精无性繁殖种茎选择

黄精繁殖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根茎繁殖(无性繁殖)和种子繁殖(有性繁殖),生产上以根茎繁殖为主[3]。本试验采用根茎繁殖栽培方式,在4年生黄精根茎中选择大小合适、生长健壮、芽眼饱满、顶芽壮实、无外伤和病虫害的作为种茎栽培,观察出芽率和生长状态。

2.2   黄精种植方式

选择该地区不同的3个坡度,分为上、中、下3个坡位,同时选择有一定郁闭度要求的林地,将优质黄精种茎作为种植的试验对象[4]。该试验主要考察的指标为根茎鲜重、株高情况和黄精糖分含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精根茎繁殖种茎研究

3.1.1   不同重量黄精根茎分级标准

为了更好地获得对黄精根茎重量的统计,选择了1 000株具有顶芽的黄精作为研究对象,从分布规律、参考上限和下限来明确具体的重量分级标准,之后分析生长应用的实用性和种茎获得的可行性,将种茎分为8个不同的重量级别[5]。

3.1.2   不同重量黄精根茎处理萌发动态

试验表明,8个不同重量等级的黄精根茎的出苗期为4月8—15日不等,到4月25日前后,大部分黄精都已经出苗,出苗率达到85%以上[6]。试验发现,重量在40~80 g之间的黄精根茎出苗早且整齐,作为种茎较好。

3.1.3   不同部位芽出苗状况

试验表明,无顶芽的黄精根茎出苗率较低,而有顶芽的根茎出苗率较高,能够达到90%以上。因此,生产上应选择重量在40~80 g,具有健壮完整顶芽的根茎作种茎进行秋播,以达到提早出苗和提高出苗率的目的。

3.2   栽培環境对黄精品质的影响

3.2.1   坡度对黄精品质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在不同坡度地段栽培黄精,研究不同坡度对黄精的植株高度、根茎鲜重、黄精含糖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坡度增加,黄精的平均株高和根茎鲜重增加,黄精的多糖含量也随之增高。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坡度大小,其会影响土壤含水量,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坡度小易造成排水不良,影响黄精生长[7]。

3.2.2   坡位对黄精品质的影响

本试验对不同坡位栽培黄精的植株高度、根茎鲜重、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坡位栽培黄精的植株高度、根茎鲜重、多糖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位于下坡位的指标要高于其他坡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下坡位的水肥条件比较好,能够直接影响黄精的生长。因此,在黄精种植过程中,对水肥的管理非常重要[8]。

3.2.3   郁闭度对黄精品质的影响

该试验对不同郁闭度下黄精的植株高度、根茎鲜重、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郁闭度对多花黄精的生长和品质都有显著影响,随着郁闭度增加,黄精的植株高度、根茎鲜重和多糖含量随之降低,反之,则各项指标都随着郁闭度的降低而增高[9]。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黄精虽然属喜阴植物,强光照对其生长不利,但如果郁闭度过高、光照不足,也不利于黄精的生长[10]。

4   结束语

黄精作为一种传统药材和保健养生食材,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野生资源逐渐枯竭,发展人工栽培市场前景广阔。本试验研究表明,在黄精人工栽培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好种茎选择和栽培场地的坡度坡位及郁闭度等关键环节,为黄精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这样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黄精产品。

参考文献:

[ 1 ] 李德胜.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0).

[ 2 ] 吕玉奎,王玲,吕玉素,等.麻竹林下黄精高效套种技术[J].南方农业,2015,9(1).

[ 3 ] 徐有为.多花黄精林下种植技术初探[J].绿色科技,2017(9):131-132.

[ 4 ] 赵德迎,邢作山,王钦秋,等.黄精及其栽培加工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6(4).

[ 5 ] 杨云.多花黄精林下栽培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6(35):147-148.

[ 6 ] 刘跃钧,蒋燕锋,葛永金,等.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15(4):43-45.

[ 7 ] 芮龙燕,黄亚玲.多花黄精的种茎选择及杉木林下种植技术的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5(6):47-49.

[ 8 ] 何鹏程.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林业科技,2015(4):68-70.

[ 9 ] 练美林,董海洁.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科技通讯,2016(12):233-234.

[ 10 ] 彭静,彭信海,罗先权,等.黄精林下 栽培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16(6):105-108.

(收稿日期: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