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生活,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2019-10-21黄茂香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40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黄茂香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學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的组织要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生活与所学知识的关系,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导入;探究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带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一起来学习探究数学问题。教师要在学生学完新知识后,又让学生利用刚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来既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无处不在,还复习巩固了刚学到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能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联系生活,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联系生活导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引起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现象。因为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积极、更主动,在上课伊始就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去。

比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笔者拿了6个苹果到教室去,对学生说,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谁能帮忙的,提出的解决办法合理,老师就把苹果分给谁。难题是:把这6个苹果分到盘子里,要求每盘分的个数相同,你们有几种分法?是怎么分的?学生动手去分,A同学的分法是:每盘分6个,=1(盘);B同学的分法是:每盘分2个,=3(盘);C同学的分法是:每盘分3个,=2(盘);D同学的分法是:每盘分4个,=1(盘)多2个。再让学生观察这4个除法式子,很快学生就会发现,一类是刚好分完,另一类是分完还有剩余的,这样就顺其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又比如,学习“有趣的推理”时,笔者拿着刚改好的试卷走进教室,高兴地对学生说:“这次我们班的数学测验成绩不错,其中小红、小明和小军获得前三名。你们来猜猜他们三人中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第三名?”同学们议论纷纷。笔者又说:“给你们一个提示哦:小红不是第一名,小明不是第三名,小军是第二名。看谁先猜出来。”小学生的好胜心强,且问题又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关,很容易就产生了对新知识学习的愿望。

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都会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联系生活去导入新课,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二、联系生活探究

联系生活去学习数学,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好方法。生活有多宽广,数学就有多宽广。数学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不少难题,作用可大了,难怪不少人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将要学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引起小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教学生活化,比起照本宣科,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问题时,笔者对学生说:“这个周末我想邀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啊?”“想。”“那你们就要注意了,从学校出发,先向东走100米,然后向南走50米,再向东走60米,最后向东北走40米,就到达老师的家了。你们能顺利到达老师的家吗?为了不忘记路线,请你们先画出从学校到老师家的路线,可千万不要走错家门啊。”你看,为了到老师家做客,他们一定会使出浑身劲儿来记方向和位置的,效果要比照本宣科要好得多了。

又如,学“乘法分配律”时,笔者会先提出问题:小霞去商店帮妈妈买东西,食盐2元钱一袋,买3袋;酱油5元钱一瓶,买3瓶;洗洁精13元钱一瓶,买3瓶,她买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看谁能最快又准确地口算出来。学生开始计算了,小佳是最快算出来的:(2+5+13)×3=60(元)。笔者请她给大家讲讲她的思考过程与计算方法,她说:“我发现买的食盐是3袋,酱油是3瓶,洗洁精也是3瓶,而它们的价格加起来刚好是20元,3个20元相乘就是60元。”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实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数学学习上面。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获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有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懂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知识。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三、联系生活应用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上,我认为应该把数学知识的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可适当改变教材上的例子,把例子改成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比教材上的事例更感兴趣,学习起来就会更主动自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会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同时也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当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能帮助自己解决那么多的问题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数学,并学会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上有一种是“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为了让学生更深地理解并加以运用,笔者以120-99为例,让A同学扮演超市的收银员,B同学扮演买了99元东西的顾客。笔者先把一张百元大钞和20元零钱给B同学,把几张一元钱给了A同学,然后让大家回忆超市购物的经历,B同学应怎么付款?A同学如何收款?只见B同学把那张百元大钞给了A同学,A同学找回B同学1元钱。再问同学们:B同学现在身上还有多少钱?大家很快就答出来了:20+1=21(元)。最后让他们想想:“多减了要加上”这种简便运算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呢?同样的道理,学习“多加了要减去”的简便运算规律,也同样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又如,学习“轴对称”的知识时,刚好快是我们班李老师结婚的日子。所以笔者让他们买来红纸,带来剪刀,根据刚学的“轴对称”的内容,为李老师剪几个漂亮的“囍”字。同学们可积极了,都剪出了漂亮的“囍”字。在剪“囍”字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加深所学的“轴对称”的知识。笔者还让他们观察身边的“轴对称”图形,让他们知道对称在自然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感受对称的美,感受对称在建筑艺术(如天坛),舞蹈艺术(如《千手观音》),手工制作(如风铃),汽车标志(如奥迪),脸谱等方面的充分利用。最后,让他们为我们班的黑板报设计对称的花边,看谁设计得最漂亮。

总之,我们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多学习、多交流,重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难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我们教师要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味,充满时代色彩,充满趣味性,充满人情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