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2019-10-21李冰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疗效

李冰

【摘  要】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的76例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针对其分期类型给予伊马替尼治疗,观察不同分期患者在经伊马替尼治疗后的疗效评估。结果:患者在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 R)率、主要分子学缓解(MMoR)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期患者52均实现完全血液学缓解(CHR),4例未实现;慢性期患者中,低危组血液学反应、细胞遗传学反应及分子学反应缓解率上均明显优于中、高危组。三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伊马替尼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60-0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中最常见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种恶性克隆性疾病[1],有肯定的遗传学(Ph染色体)和基因(BCR-ABL)标记。未经治疗的CML自然病程可分为慢性期(CP)、加速期(AP)、急变期(BP)。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 2-苯胺嘧啶衍生物,能特异性阻断 ATP 在abl 激酶上的结合位点,使酪氨酸残基不能磷酸化,从而抑制 BCR-ABL 阳性细胞增殖,使得正常克隆得以释放,恢复正常造血,从而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的76例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均经骨髓象、外周血象等检查,明确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排除药物过敏患者、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本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展,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76例患者中男32例,女44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45.94±13.41)岁。其中慢性期57例,加速期及急变期19例。57例慢性期患者中低危37例、中危12例、高危8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伊马替尼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400mg/d,服药时间6个月。治疗的过程,对血象、骨髓象实行严格的检查。然后,结合检查的结果,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患者WBC低于1×109/L,骨髓增生下降的时候,需停药或者调整药物剂量。但如果治疗30d,没有达到血液学缓解的要求,或是发生缓解后复发,应将药物的剂量调整为800mg/d,2次/d。需要注意的事项:服用伊马替尼的过程,禁止服用其他抗白血病的药物治疗。

1.3疗效标准[2] 血液学反应:完全血液学缓解(CHR)标准:BPC<450×109/L,WBC<10×109/L,外周血中无不成熟粒细胞;无髓外浸润;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0.05。细胞遗传学反应: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二者PH+中期分裂相分别为0、1%~35%。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CCyR+PCyR。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MoR):筑巢式RT-PCR或RT-PCR检查 bcr-zblmRNA(-)。疾病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从获得缓解至末次随访日或疾病进展日。总生存时间(OS):从诊断日至末次随访日或死亡日。根据NCI/NIH 毒性标准分级进行安全性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ML患者临床生化学反应对比:57例慢性期患者在用药3个月后,52例均实现完全血液学缓解(CHR),4例未实现;慢性期与加速及急变期所累积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 R)率、主要分子学缓解(MMoR)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期与加速及急变期患者临床生化学反应对比,见表一。

2.2 CML患者组间疗效对比:慢性期患者中,低危组血液学反应、细胞遗传学反应及分子学反应缓解率上均明显优于中、高危组。三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二。

3 讨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累及骨髓和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特征以不成熟白细胞增多为主,不成熟的白细胞在患者骨髓内聚集,对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其在慢性期的进展缓慢,一旦发展至加速期,其病情进展快速,因此,临床上需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行深入研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延缓其病情进展,尤其是在加速期、急变期,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十分重要[3]。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张根据其病情分期治疗,慢性期治疗目的以控制疾病进展、维持血细胞正常水平为主,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治疗目的则以清除白血病细胞、促使骨髓造血功能恢复为主,多采取化疗治疗,但其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甲磺酸伊马替尼逐渐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该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作用于白血病病毒癌基因激酶,阻断其 ATP 结合位点,对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予以有效抑制,进而对粒细胞的增殖进行抑制,同时,由于甲磺酸伊马替尼具有高度选择性,可有选择性的作用于癌基因激酶,對正常细胞的生长不会产生干扰,安全性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可靠,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加大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樊婷婷.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7):25-26.

[2]      师丽娜.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7,15 (7):6-7.

[3]      顾丽丽,何涛,王涛.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8,24(15):66-69.

猜你喜欢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消骨散治疗骨痹128例临床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